中國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挺膺擔當“建”美好 社會責任寫新篇

中國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堅守“金融報國、金融為民、金融向善”信念,學習傳承張富清精神,培育和踐行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努力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助推湖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國有大行的責任與擔當向全社會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推進鄉村振興,矢志金融報國
沅水之畔,懷化市漵浦縣小江口村內,一條嶄新的公路蜿蜒直通山上的通仙洞。山風吹過,酒香四溢,洞內窖藏的棗酒聲名遠播,前來買酒的車輛絡繹不絕。自2021年進駐小江口村以來,湖南建行駐村幫扶工作隊與村“兩委”班子緊密配合,迅速開展實地調研,第一時間制訂了符合實際、操作性強的“小江口村鄉村振興五年規劃”等工作方案,第一時間為村支柱企業金棗果業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第一時間投放100萬元鄉村基礎設施貸款修建了直通通仙洞的“致富路”。“現在真是太方便了,自從有了這條路,我們的棗酒可以暢銷全國各地,還能帶動村民就業,這真是感謝建行啊!”金棗果業的董事長夏總說道。“真的非常感謝你們,來這裡看我們,為我們修了這麼好的公路,讓我們村民走向了致富路,謝謝!”小江口村一個年逾70的老婦,不顧一行人的推脫,在建行的大巴正要駛離小江口村時,執意蹣跚上車,向建行每一個人表達村民們的感謝之情。這一幕發生在建行來小江口村調研鄉村振興的現場。
漵浦縣小江口村雖離縣城不遠,但卻不折不扣的是個大山裡的村子。這裡山多地少,山與山交界,林與林重疊,村民世代與大山為伴,與山林相處,大巴要途經“山路十八彎”才能抵達小江口村。村裡交通不便,與外界少有溝通。據村裡的小姑娘說,他們每個星期需要走上近兩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縣裡的中學上學。村裡的青壯年基本外出務工,隻剩下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為幫助小江口村村民脫貧致富,湖南分行捐贈資金助力該村完成了村集體經濟、基礎設施等產業項目建設。如今,村民們不僅生活環境大為改善,還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增加了收入,村裡的孩子們也有了更好的學習環境。
近年來,湖南建行按照項目四類擇優,資金一次到位,立項三級審批,實施四級守責,檔案十項具備,全過程全周期落實好公益捐贈管理。優先支持原國家、省級重點貧困縣項目,如龍山縣高坪村人飲工程,讓千余村民喝上“放心水”﹔優先支持可持續性產業項目,如株洲攸縣大興村的水稻制種可持續性產業﹔優先支持“扶志扶智”促進就業類項目,如隆回縣油麻村種植烤煙項目,為100余村民圓了家門口的“就業夢”﹔優先支持“三帶一融合”公益創新項目,如鳳凰縣高通村產業孵化“星火計劃”,帶動“叮咚響”水稻種植合作社實現公司化運作。
2024年,湖南建行共計對口定點幫扶村119個,派駐幫扶干部88名。2016年至2024年6月底累計使用總行捐贈資金2233.15萬元。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原則,因地制宜。如湘西鳳凰扭仁村,建行支持該村人居環境提質升級項目,完成文化廣場建設、飲水提水工程以及修繕便民服務大廳、村圖書室、健身室建設工作,是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節目組取景地﹔支持邵東黑田鋪鎮“黃花”產業、永州保方村羊肚菌種植、懷化沅陵廟王山小龍蝦養殖以及村道硬化、光伏發電、油茶林種植等項目143個,以“小資金”撬動鄉村“大振興”。
打造特色公益,踐行金融為民
帶上員工做公益,帶著客戶做公益,帶動機構做公益,融合業務做公益…湖南建行深入踐行“三帶一融合” 公益理念,支持百年大計教育事業,充分發揮特色公益活動“內引外聯”作用,積極帶動員工和客戶支持參與公益事業,廣泛深入開展公益活動,營造人人關注、人人參與、人人宣傳的良好氛圍。
聽建愛+品牌,激活公益新模式。湖南張家界分行於2017年成立“聽•建•愛同行”公益品牌,聯合張家界團市委、區殘聯、市青基會及市愛心聯盟志願者團體,通過現場慰問、愛心陪伴、心理輔導、公益捐贈、社區志願等方式傳遞愛心,打造了一個集金融、愛心客戶、政府、機構、基金會、公益項目和志願者服務為一體的金融+公益生態圈,實現對殘疾兒童、鄉村困境兒童全方位的支持。通過整合社會各界資源,籌集物資價值近100萬元,舉辦了多形式的公益活動20余場,如2022年愛耳日組織75位聽障兒童到專科醫院進行檢查,助力五名兒童獲得了部分聽力﹔2023年組織“大愛有聲聽建同行”慰問活動,給20余位聽障兒童捐贈了助聽器﹔每年組織“天籟之音--聽障兒童歌誦比賽”﹔“帶聽障兒童領略書香”--世界讀書日公益倡導活動,為聽障兒童捐贈圖書累計達2000余冊﹔“溫暖遇建與愛同行”每年六一與聽障兒童一起歡度節日﹔“讓我們一起聆聽”愛心助教活動﹔“攜手同行讓孩子聽見美好未來”公益活動﹔“聽建愛同行共擁藍天”活動,組織員工聽障兒童開展戶外踏青活動,這些舉措惠及全市聽障兒童,獲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被湖南衛視、湖南日報等主流媒體爭相報道,成為了湖南分行一張閃亮的公益名片。
建五室+校園,點亮公益新夢想。“希望工程•建行五室公益項目”旨在支持鄉村教育振興,助力青少年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湖南建行通過向邵東市雙鳳鄉中心小學捐贈款項共計9.3萬元,支持學校購置了樂器、扎染材料,完善音樂、美術、德育教室。目前,增設的美術課、手工課與聲樂課課程,填補了大多數農村學子“無緣”報興趣班的遺憾,增強了學生自信心與活力,有效促進了農村學子的全面發展。該校一位學生說道:“感謝建行的叔叔阿姨們為我們學校捐贈的款項,這些樂器和材料讓我們的音樂課和美術課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我們會更加努力學習,不辜負你們的期望。”
主題月+港灣,展現公益新氣象。“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沒電能充電,飯涼能加熱”,建行“勞動者港灣”是湖南分行為勞動者打造的一個便利場所,服務對象為環衛工人、交警、出租車司機、快遞員等戶外勞動者及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群。湖南分行每月設置一個活動主題,如每年6月中高考應援公益行,在高考這特別的日子裡,廣大建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廣大考生和家長提供全方位的護航服務,在考點附近設立“愛心助考加油站”,為每一位奮戰的考生提供全方位的關懷與支持!加油站內備有飲用水、應急藥品、簽字筆、2B鉛筆、橡皮檫……
在7月夏季清涼公益活動中,張阿姨說:“作為一名環衛工人,建行每次舉辦的活動,都讓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每一次的慰問和關懷,讓我深深感動。你們不僅幫助了我們環衛工人,還幫助了許多像我們一樣需要幫助的人。
資助困難學子,秉持金融向善
“王楊考上北航了!”今年7月底,一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讓湖南一個小山村變得異常熱鬧,在建行“成長計劃”公益項目的資助下,王楊在今年的高考中被北航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錄取,成了村民口中的“金鳳凰”。
“成長計劃”是中國建設銀行攜手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獎勵資助普通高中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或在某一學科表現尤為突出的困難家庭優秀學生,旨在幫助眾多學子減輕家庭負擔,使學生安心學習成長成才,在未來祖國建設中承擔起使命與責任。
“感謝建行的每一位叔叔、阿姨們,謝謝您們對我的資助,使我有機會進入大學的殿堂,感謝您們,是您們讓我明白貧困並不可怕,隻要心中有理想、有夢想,勇敢的走下去,我們的明天就有希望。”“建行的這筆獎學金切實減輕了我的負擔,我會好好利用它,學業有成后一定回饋社會。”“本來以為高中會過得很艱難,但建行的幫助給我帶來了希望。”“建行提供的獎學金為我們寒門學子解決了后顧之憂。唯有更加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建行和社會的關懷。”
“建行‘成長計劃’獎學金不僅僅給了我經濟上的幫助,還有前進的信念和拼搏的動力。”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學眾多學子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話語,讓建行工作人員感到十分溫暖和欣慰。 “成長計劃”公益項目開展伊始,湖南建行積極與各地市教育局對接,尋找品學兼優急需幫助的貧寒學子,通過嚴格推薦、申報、評審、公示程序確定獲資助學生名單,將獎學金按時送到學子手中,確保善款用途“干淨、公開、透明”。
麗麗(化名)是永州市第四中學一名高一的學生,今年16歲的她,老家雙排縣瀧泊鎮新田嶺村,群山環繞、交通閉塞,小學及初中都要走幾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家。半年前,麗麗的父親被確診為胃癌,轉輾多家醫院治療,巨大的花銷使得家裡負債累累,做餐廳服務員的母親靠著微薄工資維持全家的生活。由於品學兼優,麗麗被評選為“成長計劃”獎學金資助者。得知這個消息,麗麗無比激動,在永州第四中學成長計劃頒獎儀式上,她向建設銀行的愛心資助表示了衷心的感謝:“能獲得獎學金資助給了我極大鼓舞,讓我感受到了建行的關心,激勵著我不斷進取,我一定會認真對待每一天的學習,爭取考上湖南師范大學,報效社會!”
近幾年,湖南省25所中學的790名高中貧困生得到湖南建行無償資助,每年100個學生,每人3000元,資助金額已達237萬元。湖南建行在全行發動員工積極參與,組織志願者與被捐助學生結對聯系,幫助他們健康成長,讓品學兼優卻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得到了很好的成長,順利完成了高中學業,不少優秀學生已經走上工作崗位,成為棟梁之才,徹底改變了人生命運。
湖南省分行始終堅守初心、“以人民為中心”承擔新時代國有大行的社會責任,獲得了社會公眾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分行將繼續深耕三湘四水、服務廣大人民!(建湘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