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本網專稿

湖南沅陵:酉水河畔,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人民網記者 劉賓
2024年12月05日09:27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太安社區。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太安社區。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湖南沅陵,酉水河自此注入沅江,武陵山脈與雪峰山脈峰林蒼莽,壁立萬仞。這座城便被悠悠碧水、巍巍青山環抱著。

沅陵是農業大縣。這裡水能蘊藏量、活立木蓄積量居湖南前列,所產碣灘茶、五強溪魚、大合坪黑豬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有“中國黃柏之鄉”“中國有色金屬之鄉”“全省林業十強縣”等稱號。近年來,沅陵縣立足優勢,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擺在突出位置,促進三產融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繪出一幅鄉村振興新畫卷。

太安社區“微菜園”。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太安社區“微菜園”。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做好后續幫扶,易地搬遷群眾實現安居樂業

仲冬時節,來到湖南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沅陵縣太安社區,隻見綠樹掩映中,一棟棟錯落分布的住宅樓沐浴在暖陽下。

吃過早飯,76歲的向光文和老伴走進自家“微菜園”忙活起來。他們2018年從二酉鄉搬來,在這裡住了6年。“生活很舒心。”老人手提剛剛採摘的蘿卜青菜笑著說。

沅陵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考慮到搬遷群眾對土地抱有濃厚情結,2020年,當地利用以工代賑第一批示范工程,在社區旁一片由酉水和沅水沖積而成的肥沃“小平原”上,為1359戶易地搬遷群眾打造了1359塊“微菜園”,進行分戶耕種。大家對這片菜地喜愛有加,閑時會扛著鋤頭、提著水桶,結伴到菜園裡勞作。

太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太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離開菜園步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便民超市、老年食堂、活動廣場、幼兒園等場所一應俱全,日常管理與公共服務已經融入城鎮化。

在社區裡的德雲服飾生產車間,52歲的李西玉坐在縫紉機前,隨著機頭上下移動,她手中的布料被一針一線密密縫在一起。每個工作日8點,她都會准時來這裡上班,已是工作5年的老員工。“遇到家裡有事要抽身照顧,走路幾分鐘就到家了,很方便。”她說。

為幫助易地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僅縣城安置點——太安社區目前就建有德雲服飾、美桀電子、銳通翔戶外用品公司(藤編家具車間)、懋源家紡等5個就業幫扶車間,89人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人均月增收3000元左右。全縣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及安置區附近共創辦了40家就業幫扶車間。

除此之外,近年來當地還積極拓寬勞務輸出渠道,做好相關配套服務﹔創建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產業園區、種養基地﹔開發鄉村公益性特崗就業﹔鼓勵青年人創業……通過一系列措施讓搬遷群眾真正安居樂業。

“截至今年三季度的統計數據,沅陵易地搬遷既有人數4496戶、16530人,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的8000多人全部實現就業。”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省外轉移就業4500多人,省內及縣域周邊基地、園區、企業等就業3500多人。通過全力推動易地搬遷后續幫扶,搬遷戶人均年收入從2019年的9200多元增長到2023年的1.7萬多元,年均增速超過21%。

太安社區就業幫扶車間。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太安社區就業幫扶車間。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發展特色產業,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大山峰巒疊翠,有紅黃相間的樹葉點綴其間。

山腳下,沅陵縣筲箕灣鎮千畝羊肚菌基地一片忙碌景象,村民們正忙著扎棚、整地、播種。

“基地實行稻蔬輪作,每年10月到3月種羊肚菌,4月到9月種水稻。”41歲的返鄉青年張濤介紹,羊肚菌採摘后,田裡會殘留大量菌絲和菇腳,這些作為有機肥能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出產率,還更生態環保。

從開始試種10余畝,到今年把羊肚菌基地擴大到1000多畝,張濤僅用了4年時間。他也因此成為村裡的“產業帶頭人”。

“羊肚菌價值高,市場銷路好,畝產收益近萬元。”張濤站在地頭干勁十足地說,現在基地每天有兩三百人務工,都是附近舒溪坪村、花橋村的村民。入股的村集體每年也有分紅。此外,他還建了羊肚菌菌種培育廠、烘干房,接著打算新建一個冷庫,朝著“產儲銷”一體化目標邁進。

“產業旺”帶動“鄉村興”。

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沅陵積極開展“有精准識別台賬、有幫扶主體帶動、有技術指導服務、有產品保底回收、有財政資金扶持”的防返貧“五有”產業幫扶行動,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市場營銷、品牌創建、科技創新、經營管理、生產加工等方面的優勢,推進“千企幫千村”,已對全縣350多戶有產業發展能力的監測戶進行產業幫扶,同時與30多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簽訂了產品保底回收、技術指導等幫扶協議,在產業與農戶之間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

目前,沅陵茶園種植面積達18萬畝,年產量1.39萬噸,年產值超過21億元﹔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3萬多畝,年綜合產值25億多元﹔全縣油茶種植面積約14.5萬畝,年綜合產值3.4億多元。全縣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180家,其中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3家。

在推動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同時,當地還大力推進農業品牌建設,提高“碣灘茶”等省級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著力打造沅陵黃柏知名品牌。全縣現有全國農業區域品牌1個,“二品一標”產品30個。

太安社區幼兒園開展體育活動。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太安社區幼兒園開展體育活動。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該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針對農業產業發展當前面臨的科技支撐動力不足、小農戶市場銜接能力較弱等困難與挑戰,持續加大政策支持與幫扶力度,增強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以科技賦能發展智慧農業,在沅江之濱、酉水河畔,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打造“山鄉巨變”的沅陵樣板!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