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眼科“醫德醫風”系列報道入選“2024年企業典型傳播案例”
近日,2024中國經濟傳媒大會暨融合發展交流大會在北京舉行。愛爾眼科“醫德醫風”系列報道入選“2024年企業典型傳播案例”。
深挖背后故事,傳播醫患關系正能量
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企業在公益、品牌傳播等領域的創新實踐日益豐富多樣,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第三屆)企業典型傳播案例征集活動,以創意和影響力為准繩,選定代表行業前沿、彰顯文化自信的傳播案例,推動中國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眼健康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醫德醫風”系列報道通過選取不同地區、年資、專長的眼科醫生作為主角,深入挖掘了他們背后的故事,生動展現了他們在鑽研業務時的執著精神、面對復雜病情挑戰時的無畏勇氣以及始終秉持的醫者仁心。通過這些真實而鮮活的故事,不僅讓公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眼科醫生的工作日常和專業成長歷程,也增進了患者對醫務工作者的理解與信任,為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仁心仁術,以心為燈照亮患者希望
“從醫40多年,聽說患者手術成功的消息,我居然像孩子一樣跳了起來!”在一次跨越千裡的救治后,遵義愛爾眼科醫院院長李海祥這樣說道。2023年,他接診到一位患者,“從未遇到過病情如此復雜、角膜潰瘍如此頑固的病人”。再加上患者有肺結核,不僅影響眼部恢復,還加大了角膜移植手術難度。為了挽救患者的眼睛,遵義愛爾眼科醫院聯系到了資源力量更強的長沙愛爾眼科醫院。一場跨越千裡的光明接力就此展開。橫跨千裡轉“大后方”后,長沙愛爾眼科醫院的專家們立即組織了全院會診,精心制定手術方案,全力壓縮手術時間以降低風險,並准備了詳細應急預案。最終,患者在2024年的第一天重見光明。
2024年,愛爾眼科一共推出了近三十篇“醫德醫風”報道,串聯起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
7月5日,年僅63歲的眼科專家、桂林愛爾眼科醫院院長楊帆因病離世,他選擇將眼角膜捐贈給南寧愛爾眼庫,遺體捐獻給桂林醫學院做“大體老師”,繼續為醫學事業奉獻。楊帆醫德高尚,醫術精湛。他雖離去,但是他的精神鼓舞著后來人,值得更多人向他學習。通過走訪他的同事、親屬、患者,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楊帆。
用匠心重塑清晰視界的王錚、沖破黑暗的“追光者”張東昌、“針尖上的藝術家”李冬梅、為光明護航的“多面能手”吳建華、潛心科研攻克臨床難題的段宣初、“硬核刀尖舞者”李毓敏……這些報道只是愛爾眼科 “醫德醫風” 建設的一角,卻生動詮釋了醫者仁心的深刻內涵,讓更多人看到醫療行業的正能量。
愛爾眼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為契機,持續強化醫德醫風建設,不斷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創新傳播理念與方式,讓眼健康知識走進千家萬戶,傳遞醫療行業正能量,為推動我國眼科事業蓬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茜穎)
來源:愛爾眼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