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株俠說丨三一智慧鋼鐵城年產值超300億元 株洲“無中生有”開辟新賽道
“無中生有”,一個劍指千億規模的智慧鋼鐵供應鏈新產業,正在株洲崛起。
12月20日,首屆株洲智慧鋼鐵及物流產業生態大會召開,吸引了國內有關知名專家教授,產業鏈300多家知名企業參加,49個重大項目現場簽約。
這是一個怎樣的產業集群?株洲何以開辟了這一新賽道?面向未來,這一產業如何發展?
把資源優勢
轉化為發展勝勢
一座城市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跟用好長板、用足資源有著莫大關系。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是“手捧珠玉不識寶”。
知株俠認為,過去較長一段時間,株洲並沒有把自己的特色優勢完全發揮出來,轉化為發展勝勢。
比如,坐擁“黃金水道”湘江和南方最大的鐵路貨運編組站,我們的鐵路貨運和水運佔比卻長期偏低,物流長期依靠公路運輸,成本偏高。
尤其是由於清水塘企業的集體搬遷,原有物流體系被打破后,株洲北站、株洲港等優質物流資源長期未得到有效利用,物流結構不夠合理。
而對正在謀求轉型升級的鋼鐵產業鏈而言,株洲恰好有豐厚土壤。
首先,我國鋼鐵需求結構重心正在逐步轉移,制造業成了支撐鋼材需求的主要動力,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產業加快發展,有力拉動了相應品種鋼材需求。株洲的軌道交通、中小航空發動機、先進硬質材料等優勢產業企業眾多,每年鋼材需求量超過4000萬噸,未來還將進一步增長,為智慧鋼鐵與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其次,以鋼鐵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對物流體系有更高要求,對成本也更為敏感。近年來,已經認識到自身不足的株洲,堅持以降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公路運輸佔比由92.9%下降至89.4%,物流成本佔GDP比重由14.37%下降至13.9%,已累計為企業節約物流成本近2億元,讓生態伙伴看到了株洲打造更優供應鏈的信心和決心。
再者,好的環境帶來更好的發展。努力為各類人才和企業創造良好環境、提供優質服務,株洲的城市活力和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打消了企業的后顧之憂。
提升株洲的核心競爭力,既要把資源和優勢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又要准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厚植更多的新優勢,形成更多新勝勢,才能形成強大的“虹吸效應”,以此不斷開拓城市發展的新境界。
讓資源有效鏈接
形成強大合力
產業集群發展環環相扣,產業鏈供應鏈是其中的重要支撐點,在關鍵時刻絕不能“掉鏈子”。如何推動資源有效連接,如何以合謀贏,已成為產業鏈上下游共同面對的課題。
以合謀贏,要有龍頭企業的牽引。鋼鐵產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成熟的供應鏈系統。而供應鏈管理,關鍵在於“四流合一”,即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隻要四流合一、融通有序,供應鏈才可以得到健康發展。因此,打通傳統鋼鐵產業鏈的“任督二脈”,需要一個權威、精准、智能的系統或平台介入。
作為全球領先的裝備制造企業,三一集團與鋼鐵行業淵源深厚,承擔這一使命恰逢其時。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客戶各類供應鏈服務需求,三一智慧鋼鐵城將依托母公司三一集團的技術優勢,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為引領,為廣大鋼鐵合作伙伴提供交易、加工、物流、金融、大數據於一體的全供應鏈生態服務,為產業用戶的降本、增效、擴能提供全新賦能。
以合謀贏,要有堅強的要素保障。園區外,今年8月,株洲現代物流集團挂牌成立,正在著力構建“鐵公水海空+冷鏈”的“六位一體”多式聯運網絡﹔園區內,去年3月,三一智慧鋼鐵城鐵路專線開建,新建鐵路專線2.3公裡,改造既有專用線6.5公裡,建成后可以直達鐵路貨場、水運碼頭。根據測算,通過水鐵公聯運賦能鋼鐵物流,運輸成本有望降低約30元/噸,對於年吞吐量數百萬噸的園區而言,這相當於為企業節省成本超億元。這一數字,進一步証明了株洲發展鋼鐵智慧物流的價值及可行性。
以合謀贏,要有生態伙伴的共同助力。首屆智慧鋼鐵及物流產業生態大會,吸引了湖南鋼鐵、方大鋼鐵、柳州鋼鐵、歐冶雲商、上海鋼聯、鋼之家等省內外300多家鋼鐵及物流產業生態相關企業參加。目前,三一智慧鋼鐵城已經引入鋼鐵產業鏈上的優質企業53家,入園企業年鋼材流量總計超500萬噸,產值超300億元。
與上下游一道,厘清產業鏈薄弱和缺失環節,全方位協同發力,一個以株洲三一智慧鋼鐵城為圓點,覆蓋周邊500公裡產業需求半徑的超級鋼鐵供應鏈生態圈正在形成。培育數字化鋼鐵供應鏈千億產業集群,株洲未來可期。(記者/周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