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本網專稿

湖南長沙:打造特色勞務品牌,擦亮就業“金字招牌”

人民網記者 劉賓
2025年02月28日10:03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沙坪湘繡工”黃斌和同事一起創作作品。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沙坪湘繡工”黃斌和同事一起創作作品。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一塊薄如蟬翼的真絲繡布被繡繃固定在繡架上。兩人分坐繡布兩邊,共執一針一線。隨著小小的細針牽著絲線在布面穿梭往返,繡布兩面各呈現出一個圖案,皆栩栩如生:一面是一隻小老虎,模樣萌態十足﹔另一面是一隻小狗,雙目炯炯有神。

“這是湘繡裡的‘雙面全異繡’工藝,一根針在兩面同時繡出不同圖案,被譽為‘魔術般的藝術’。”黃斌放慢手上遞針的動作,笑著介紹道。

她是長沙湘繡研究所的一名繡工,師從國家級非遺湘繡代表性傳承人江再紅,曾憑精湛技藝在“星城杯”湘繡比賽中獲冠軍。這些年,黃斌靠做湘繡供子女讀書,存下積蓄、買了房。“生活越來越好了,希望有更多人了解湘繡,加入這個行業來。”言畢,她又全身心投入到刺繡中去了。

湘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有2500多年歷史。位於長沙市開福區的沙坪街道是湘繡的重要發源地與產業集散地,被稱為“中國湘繡之鄉”。據長沙湘繡協會發布的數據,2024年沙坪湘繡年產值逾2.5億元,佔全省湘繡行業總產值的80%以上,吸引繡工從業者近萬名。

目前,“沙坪湘繡工”已獲評為長沙市和湖南省特色勞務品牌。“全區有湘繡企業約200家。”開福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做全職工人,有一定刺繡技術的居民還能靈活選擇在村級集中點或居家繡制作品,在兼顧家庭的同時,也能實現增收。

樹立一個品牌,帶動一方就業,“反哺”產業發展。這是長沙結合地域特色與優勢,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勞務品牌,穩就業、惠民生、促發展的一個典型代表。

“沙田包子中式面點師”“湘江新區華自科技電工”“雨花旅游定制師”“瀏陽煙花炮竹制作工”“湘芙蓉物流工匠”“開福‘芯’創工程師”……目前,長沙以“就業優先”為導向,打造了21個特色勞務品牌,其中省級特色勞務品牌3個﹔累計開展技能培訓11萬余人次,帶動就業超12萬人。

“特色勞務品牌具有鮮明地域標識、顯著的行業特征和過硬的技能特點。”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堅持因地制宜“樹”品牌的同時,長沙還通過培訓賦能“強”品牌、分類施策“育”品牌,不斷擦亮就業“金名片”,讓更多勞動者實現從“賣力氣”到“強技能”的轉變。

周鵬在練習蛋糕制作技術。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周鵬在練習蛋糕制作技術。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左手勻速轉動蛋糕轉盤,右手持抹刀把奶油從中間向四周慢慢涂開,不一會兒,一個頂平、側垂直,表面光滑的蛋糕胚便在周鵬手中完成。

“抹胚關鍵手要穩,很考驗基本功。”周鵬已在長沙優美西點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學習一年,即將“出師”畢業,一旁的老師評價其“技術熟練,成績優異”。對於就業他信心滿滿:“常用的烘焙技術我都學會了,出去不算‘老師傅’,至少也得先當個‘小師傅’。”

“長沙優美西點師”獲評為2024年度長沙市特色勞務品牌。“我們對市場上的‘網紅烘焙產品’進行調研,並與100多個烘焙品牌對接合作,針對企業用工需求開設‘企業定向委培班’,通過‘訂單式培訓’讓學員‘畢業即就業’。”校長徐義鬆介紹,近五年,學校通過培訓在全市帶動就業1.5萬人。還設立了創業扶持小組,幫助畢業學員在全省開了100多家烘焙門店。

長沙以“市場化運作、規范化培育、技能化開發、規模化輸出”為思路打造勞務品牌。現有品牌覆蓋居民服務業、餐飲業、制造業、建筑業等多個行業領域,呈現行業分布廣、產業輻射全、行業滲透強等特征,既聚焦新產業、新業態,又面向民生需求,挖掘細分行業工種的用人需求。

由市人社局聯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長沙市陽光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共同創建的長沙市數字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通過整合“政、校、企”三方資源,採取“訂單培養、定向輸送”的方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為當下蓬勃發展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輸送更多專業人才。

頤而康按摩師在交流技術。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頤而康按摩師在交流技術。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省級特色勞務品牌“頤而康保健按摩師”依托頤而康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技能鑒定所、直營門店,打造“培訓+鑒定+就業”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拓寬社會就業崗位。同時,還鼓勵和扶持有能力的員工成立特色工作室,提升技術品牌影響力。“自2021年認定為勞務品牌以來,培訓了1萬余人次,帶動就業6000多人。”頤而康健康產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周志國說。

打造勞務“金字招牌”,助力就業“大民生”。近年來,長沙加大對勞務品牌培育的補助力度,目前已按每家市級勞務品牌建設單位15萬元的標准,撥付了255萬元獎補資金。

接下來,長沙將繼續鼓勵和引導更多龍頭企業、職業培訓機構、行業協會成為特色勞務品牌建設單位,並從主體培育、要素供給、業態創新等方面出台相關政策,針對不同行業領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品牌類型、不同業態模式的勞務品牌,提供精准政策支持。以技能人才培養為切口,在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上積極探索新路徑。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