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健康

愛爾眼科潘偉華:四十余載仁心仁術,為患者點亮希望之光

2025年03月05日15:52 | 來源:光明網
小字號

   在杭州愛爾眼科醫院二樓的一間診室裡,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裂隙燈的光束照在患者的眼部,一位鬢角微霜的醫者俯身凝視鏡頭,眼神中充滿專注與溫柔。這份對生命的鄭重對待,愛爾眼科醫院集團浙江省區副總院長、杭州愛爾眼科醫院院長潘偉華已堅持了四十余載春秋。

   從行醫的第一天起,他始終保持“醫者父母心”的溫度與“敢為人先”的魄力,深耕於這片“不可逆致盲眼病”的醫學高地。從手術室,到實驗室,再到學術講壇,他在青光眼領域書寫著光明傳奇。

愛爾眼科潘偉華:四十余載仁心仁術,為患者點亮希望之光

  潘偉華為患者手術

   守護者:妙手施仁術,仁心護光明

   “潘院長,您好!我來復查。”近日,一位患者笑容滿面地走進了潘偉華的診室。潘偉華一看,原來是小鄒來了。一年多前,小鄒走進這間診室時,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表情。因為5歲時便被診斷為先天性青光眼,當時僅23歲的小鄒,已因病前后在其他醫院接受了6次手術,但在就診前右眼眼壓再次忽然升高。

   經過詳細地檢查與溝通,潘偉華為小鄒精心制定了手術方案,與傳統手術方式相比,這一方案對先天性青光眼患者具有更佳的降壓效果、更高的成功率和更好的術后視力。

   在診療過程中,潘偉華發現除了疾病上的折磨,小鄒始終心事重重,似乎有很多顧慮。“對於先天性青光眼,通常手術為首選治療方式,但因患者組織愈合能力較強,傳統手術方式遠期失敗率較高,術后仍然需要輔助降眼壓藥物或多次手術,這都給患者和家庭帶來很大的心理和經濟負擔。”潘偉華十分理解小鄒的心情,細問之下才知道,小鄒的手術費令一家人很是犯難。

   為了幫助小鄒恢復光明,潘偉華幫助他向“青光俠”公益項目發起求助。得知了小鄒的情況后,“青光俠”公益項目發起人陳遠霆老師十分觸動,親自打電話給這位年輕人加油鼓勁。獲得了滿滿正能量的小鄒,對手術也更加有信心了。

   最終,在潘偉華帶領的青光眼專家團隊的努力下,手術順利完成。術后小鄒病情平穩,無需使用任何降眼壓藥物,手術效果十分理想。看著小鄒一家充滿笑容的臉龐,潘偉華也為他們感到高興。

   在潘偉華的從醫生涯中,他見証了無數青光眼患者曾在疾病中苦苦掙扎,也見証了他們對光明的強烈渴望。因此,潘偉華在制定每一個治療方案時,都經過精心考量、反復權衡,為患者量身定制“光明指南”。他也成為眾多青光眼患者心中的“光明守護者”,讓他們重新擁抱充滿希望的生活。

愛爾眼科潘偉華:四十余載仁心仁術,為患者點亮希望之光

  愛爾眼科成立“十大區域疑難青光眼診療基地”,杭州愛爾正是其中之一

   擺渡人:搭建生命之橋傳遞光明

   由於國內診療水平存在差異且專家資源分布不均,使得偏遠、基層地區的青光眼患者難以得到有效救治,導致病情發展嚴重,甚至失明。基於此,愛爾眼科在湖南、湖北、浙江、山西、遼寧、吉林、甘青寧、廣西、天津、重慶等10個省區成立了區域疑難青光眼會診診療基地,依托遍布全國的醫療網絡,匯集眾多知名專家坐診。

   作為十大基地之一的首席專家,潘偉華帶領杭州愛爾眼科醫院青光眼學科專家團隊,不斷提升診療水平,在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採取白內障超乳聯合房角分離手術方面,走在國內同行的前列,在華東地區率先開展360°Schlemm管成形擴張術,並且在MIGS手術(MAT 、PCP、GATT、KDB刀輔助下小梁網切除術)、Ahmed青光眼閥植入術、眼內窺鏡抗青光眼手術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此外,他還組織開辟了院內就醫綠色通道,為疑難青光眼患者打通了救助機制,幫助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在24小時內及時控制眼壓。同時,基地專家還積極推動優質臨床資源下沉,參與到地市醫院的巡診,依托強大的臨床診療能力及健全的培訓帶教模式,助力基層青光眼診療能力的提升。

   如今,杭州愛爾眼科醫院接收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先天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多次濾過性手術失敗的青光眼等疑難復雜青光眼患者。

   28歲的姜先生,2年前發現右眼看東西有物遮擋,也沒有頭疼和眼球發脹,到醫院檢查發現雙眼眼壓都40多mmHg,右眼已經到了青光眼晚期。他在杭州的大醫院雙眼先后都做了2次傳統的小梁切除術,但沒多久眼壓就會再次升高,用了4種青光眼眼藥水都無法控制,右眼隻能看到眼前的手指,左眼視力也下降到0.1,患者陷入面臨失明的焦慮中。

   經多方打聽,姜先生懷著最后的希望找到了潘偉華。經檢查,他的雙眼都到了青光眼晚期。一道選擇題擺在了潘偉華的面前:不手術,患者必要走向失明﹔再次手術,醫者又面臨著極高風險。

   別人眼中的“難題”,在潘偉華眼中卻不需要猶豫,他始終將患者的光明放在第一位。經過與患者及家屬反復溝通,潘偉華根據姜先生的雙眼情況,打造了一套手術方案,並順利實施。術后,眼壓終於平穩了下來,隨著雙眼視力逐漸恢復,姜先生也感受到了光明的希望。此后一年多,姜先生堅持定期復查,病情很平穩,他心頭的陰霾終於散去。

愛爾眼科潘偉華:四十余載仁心仁術,為患者點亮希望之光

  潘偉華為患者進行檢查

   攀登者:以科研之火照亮診療迷霧

   一位卓越的醫生,永遠不會停下思考的腳步。潘偉華辦公室裡擺放的一本本學術期刊,默默訴說著這位醫者的另一重身份——永不停歇的科研攀登者,這也讓潘偉華在青光眼治療領域不斷取得重要突破。

   引流閥植入術是治療青光眼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術后早期常因引流盤包裹引發高眼壓難題。潘偉華首創採用黏彈劑軟性分離,顯著改善術后眼壓控制效果,避免了再次手術的難題。這一技術革新在2018年全國青光眼年會上,讓潘偉華被選為引流閥手術專場的6位青光眼專家之一,其臨床實用價值得到了與會同仁的一致認可,為青光眼術后並發症處理提供了新的、簡單易行的解決方案。

   結合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用科研思維進行研究,在實驗室與手術室之間的往返奔波中,一項項創新成果從潘偉華手中誕生:他是國內早期提倡、普及和推廣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實施白內障超乳聯合房角分離手術的主要倡導者和推廣者之一,其團隊已發表相關SCI文章8篇,其中3篇發表在國際青光眼經典雜志《J Glaucoma》﹔率先在《Current Eye Reserch》發表了關於用前節OCT診斷抗青光眼手術后並發睫狀體脫離的文章,對臨床眼科醫生認識這種並發症的處理提供了很強的指導意義﹔原創性Croma囊袋張力環植入及懸吊治療晶體半脫位繼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文章發表在2021年《Int J Ophthalmol》雜志,這一技術已經在多家醫院得到開展和推廣……

   這些閃耀的學術印記,最終都化作診室中患者的一聲聲道謝,印証著“科研必須回歸臨床”的執著追求。正如潘偉華常說的:“醫學的進步,最終要化作患者眼裡的星光。”當萬千星光匯聚,便是醫者最美的銀河。(周沫)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