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陳曉紅:以數智技術推動文化科技融合,助力湖南打造新高地

![]() |
全國政協委員陳曉紅。受訪單位供圖 |
人民網長沙3月7日電 (記者林洛頫)近年來,湖南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日益夯實的科技基礎,持續探索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路徑。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創新氛圍日益濃厚,這些優勢為湖南打造文化科技融合新高地提供了堅實支撐。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學黨委書記陳曉紅表示,綜合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既符合湖南的發展優勢,也契合國家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她建議,從數字文旅、文博數智化、全息媒體等領域入手,推動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助力湖南在這一領域走在全國前列。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已聚集3000多家企業,在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綜合評價中排名第二﹔湖南衛視、芒果超媒等頭部企業持續引領行業發展,文化創意內容不斷推陳出新,展現了湖南文化產業的強大競爭力。
與此同時,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為文化產業賦能。湖南創新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第九,國防科大、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雙一流”高校為科技創新提供強大支撐。依托先進技術,湖南首發“山海”數字文博大平台,推動博物館、文博景觀、文創、影視、動漫等產業深度融合。湖南博物院的“文物數據資源融合應用案例”入選國家首批“數據要素×”典型案例,成為全國文化旅游領域唯一入選案例。
創新氛圍的濃厚,進一步激發了文化科技融合的活力。2024年,湖南出台《關於支持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湖南省新增各類創新平台超1500家,人工智能、數字技術加快與文化創意融合,一批AI輔助創作的文化產品相繼涌現。依托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文化科技領域的創業活力不斷增強,推動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在此背景下,湖南正面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機遇,數智技術的綜合運用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對此,陳曉紅建議,國家可支持湖南打造數字文旅智能服務模式,建設數字文旅智能服務平台,整合全國文旅資源,推進文旅信息數字化、智能化管理。
並通過推廣AR導覽、VR旅游、智能互動設施等創新服務,提升游客體驗,激發文旅消費潛力。同時,支持湖南開展數字文旅創新示范項目,鼓勵企業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推動文旅產業數字化升級。
在文博領域湖南具備建設全國文博數智化大平台的基礎。陳曉紅建議,依托“山海”數字文博大平台,整合全國文博資源,推動文物數字化保護和智能展示,提升文博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水平。建設數字博物館、數字檔案館,推廣智能文物展示技術。通過文博數智化創新示范項目,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文博領域的深度應用,推動文博產業邁向智能化時代。
此外,數智技術在影視、動畫、綜藝等領域的應用,為文化產業創新也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陳曉紅建議,國家支持湖南加強全息媒體等技術應用,推動全息影像、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在文化產品中的深度應用。充分發揮湘江實驗室的創新引領作用,研發文化科技融合的核心技術,提升文化產品的表現力與沉浸感。同時,鼓勵湖南打造全息媒體技術創新示范項目,支持文化企業利用新技術開發高質量內容,推動文化產業進入智能化、沉浸式新時代。
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陳曉紅表示:“湖南具備發展文化科技融合的良好基礎,在政策、人才、產業等方面優勢明顯。通過綜合運用數智技術,湖南有望打造全國文化科技融合的新高地,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推動文化產業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