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本網專稿

非遺裡的普法故事︱包公臉譜傳法韻,墨筆繪出普法新風尚

人民網 劉汕
2025年04月14日17:03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八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長沙不斷探索普法宣傳形式,創新普法載體,以“法治+非遺”為契機,積極挖掘地方傳統文化特色,涌現出一批既有溫度又有深度的優秀普法作品。聚焦長沙非遺普法成果,人民網湖南頻道與長沙市司法局共同推出“非遺裡的普法故事”系列報道,深入一線挖掘普法背后的創新與文化傳承故事,展現長沙“法治+非遺”普法新貌。

朱建南與他的《包拯臉譜系列作品》(其一)。人民網 劉汕攝

鋪平畫紙,研墨濡毫,長沙非物質文化遺產臉譜繪制代表性傳承人朱建南拿起畫筆細細勾勒。“描繪時,墨線要注意粗細變化、邊緣流暢,用清晰的主次線條體現面部神情和人物特色。”80歲的朱建南一面運筆,一面輕聲介紹。不一會兒,包拯臉譜的月牙額紋便躍然紙上。

來到這間充滿墨香的小畫室,隻見牆上挂滿了形態各異的多彩臉譜,案桌上整齊擺放的34個卷軸是朱建南創作的《包拯臉譜系列作品》。2024年12月,經長沙市司法局、天心區司法局選送,該作品榮獲湖南省第二屆“‘湘’遇非遺 法治同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治文化作品三等獎。

長髯飄飄的老年包公、肅穆剛正的紅臉包拯、藍色臉頰的漢調二黃譜式……一一攤開轉軸,來自京劇、長沙湘劇、祁劇、河北梆子、秦腔等16個劇種的34個包拯臉譜,形象展現了包拯在不同時期、不同戲劇中的形象特點,每幅臉譜配上“法言法語”,作品總長度達18米、寬度1.6米。

“從接到司法局的創作邀請,到作品最終完成,前后用了將近半年。”朱建南介紹,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拯作為古代清廉、剛正的代表性人物,是戲曲中常見的經典角色,“現代法治精神強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包公鐵面無私,也強調原則和理性,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想到以包拯為‘主角’”。

當傳統戲曲臉譜“邂逅”現代法治文化,普法宣傳如何出新出彩?

“我們積極加強與區文旅體育局、區文管所等文化部門的溝通協作,聯合區文管所廣泛動員區內的相關資源,強調形式與內容的創新引導,共同打造推出了法治臉譜等文化作品,做好‘法治+非遺’的法治文化作品創作與推薦工作。”長沙市天心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更好展現法律的深刻內涵,朱建南採用“臉譜+書法”的綜合形式,一方面深入常德、祁陽、岳陽等各地劇團、戲院,收集大量包拯臉譜譜式與相關唱詞,一方面將與法律相關的用書法藝術形式體現,讓臉譜“說話”,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正在繪制臉譜的朱建南。人民網 劉汕攝

“我進行臉譜繪制也有40多年了,近年來一直在思考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望著自己精心繪制的臉譜,朱建南干勁滿滿:“這次也是一個重要的嘗試,在保留傳統譜式的基礎上更多地考慮時代所需,既能夠為創作提供新靈感,也能夠增強作品的生命力。”

普法宣傳“繪”出來,傳承文化潤人心。

“充分凝聚各方智慧與力量,我們將進一步鼓勵並發動更多創作者參與到法治文化作品的創作之中,深入推動普法宣傳與傳統文化、現代文旅融合,在全社會營造出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天心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