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得去、沉得住、干得好!派駐邵陽的省腫瘤專家帶回一份暖心“成績單”

4月15日上午,湖南省腫瘤醫院會議室召開結對幫扶邵陽市中心醫院第一批派駐專家返院座談會。該院院長向華出席會議並講話,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周輝主持會議。院領導班子成員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議伊始,該院副院長周輝介紹了與會領導、職能部門代表及本次返院的第一批派駐專家名單。他表示,此次座談會旨在總結專家幫扶工作成效,交流經驗體會,為后續對口支援工作提供借鑒。
隨后,第一批派駐專家代表、婦瘤四科護士長郭立文作現場匯報,介紹了團隊在邵陽市中心醫院開展醫療、護理、管理等多方面工作的情況,分享了實踐中的收獲與感悟。她表示,一年來援邵之路既是奉獻之旅,更是成長之旅,整個團隊在工作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精”的多重跨越。
在“從無到有”方面,專家團隊大膽創新、技術攻關,開展了多項高難度手術和護理新技術,在當地實現多個“首例”,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頭頸外二科團隊首次成功實施合並晚期尿毒症的口腔癌手術,術中完成精准“切臉”與術后面部重建,被當地醫務人員稱為“教科書式手術”﹔乳甲外科團隊完成邵陽首例DIEP乳房重建術,實現治療與美學的雙重兼顧﹔婦瘤團隊則率先開展卵巢癌心膈角淋巴結切除術和巨大卵巢腫瘤減滅術,有效填補技術空白。護理方面,由郭立文牽頭,團隊開設護理門診,推進下肢淋巴水腫CDT治療,累計完成50余例會診,並成功申報邵陽唯一一項院級護理新技術項目。
在“從有到優”過程中,團隊聚焦學科規范化、精准化建設,推動多學科協作、優化服務流程,顯著提升診療質量和患者體驗。腫瘤內科團隊建立了常態化多學科查房制度,促進醫護協同﹔外科組通過規范化手術演示帶教,推動標准統一、操作精細。針對晚期重症患者,團隊創新制定快速康復方案,為一位九旬高齡患者成功實施重大手術﹔在護理方面,針對外陰癌患者術后恢復難題,制定個體化護理新方案,將平均住院時間縮短15.3天。通過名醫駐點、雲會診等方式,累計接診患者超3000人次,將放射性皮炎治愈時間從1個月縮短至7天,真正把優質醫療服務“送到患者床邊”。
在“從優到精”階段,專家團隊不僅協助乳甲外科成功入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培育項目,還在科研和教學方面取得亮眼成績。病理科博士劉偉聯合發表3篇SCI論文,構建FOXO6基因過表達模型,為婦瘤耐藥研究打開新思路﹔放療科團隊率先在基層醫院開展小細胞肺癌超分割放療技術﹔援邵期間還建立“周周講”常態化教學機制,推動人才隊伍快速成長,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郭立文總結,過去一年專家團隊累計參與手術1224台次、查房270余次、開展多場MDT會診,科研教學雙線推進,還在《中華護理》《SCI》期刊發表多篇文章,幫助對口科室實現科研課題“零的突破”。“初心不變、奮斗不變、協作不變,是所有派駐專家共同堅守的信念。未來大家將繼續把這段幫扶經驗轉化為推動醫院發展的動力,在新的崗位上續寫擔當與使命。”郭立文動情地說。
在自由交流環節,多位返院專家踴躍發言,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分享在基層醫院開展業務培訓、提升診療能力、優化流程管理等方面的體會。他們一致表示,此次對口支援是一次深入了解基層醫療、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機會,也更加堅定了作為醫務工作者服務基層、守護健康的初心使命。
該院院長向華肯定了派駐專家的表現和幫扶成效。他指出,對口幫扶是落實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動分級診療、促進區域醫療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希望各位專家將此次經歷作為新的起點,繼續發揮專業優勢,推動腫瘤防治能力在基層扎根落地﹔同時醫院也將進一步完善支持機制,為援派工作保駕護航。(劉孝誼 謝舒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