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裡問計西安:湖南文理學院師生深入西安鄉村,探尋鄉村振興建設之匙

人民網長沙4月17日電 為了深入探討農民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自2024年以來,湖南文理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院長覃永暉教授、陳煉博士帶領學生充分利用假期時間,將專業教學實習與社會實踐服務緊密結合,深入陝西西安的鄉村腹地,通過實地調查、座談交流、入戶訪談、線上問卷等方式,圍繞鄉村空間規劃建設、產業發展與運營治理等內容,挖掘不同地域、不同類型和發展階段村庄產業發展經驗,鄉村振興建設與產業振興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樣本。
西安的鄉村產業振興之路,始於對本土資源的深度挖掘和城市需求的精准定位,通過構建城鄉融合的產業體系、空間體系和社會治理體系,引導市場、集體(村民)、社會組織等有序參與,共同助推鄉村產業發展。在長安唐村,先鋒隊成員看到了廢棄古村落恢復生機活力的奇跡之路,該項目以南堡寨古村落修復保護為載體的長安唐村項目開始規劃建設為契機,採取“修舊如舊”的手段對土坯房進行現代化改造,完善道路、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改善村庄人居環境,並通過大量的走訪調查搜集村史和聘請專業非遺匠人,傳承村落傳統文化,塑造文化品牌。同時,搭建“地方政府(實施者)—村集體(受益者)—企業(參與者)”三元共建平台,引入優質工商資本與政府、村集體合作,按照市場化方式開展策劃規劃、投資融資、招商引資、基礎建設、生態治理等工作。通過“三變”改革構建起“農戶+村級合作社+公司”的合作模式,實現了村集體資源與工商資本的緊密融合,壯大了集體經濟組織,使村民獲得了“固定流轉收益+一定比例的分紅+合資公司務工+宅基地房產租賃”等多重收益。這一案例激發了土建學院師生的思考,陳煉博士認為,“我們未來的鄉村規劃課程應更加深入的走進鄉村、認識鄉村,讓鄉土記憶與現代化功能融合”。
湖南文理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每次社會實踐調查為期15天,走訪40多個村庄,訪談村民800余人,完成一系列理論研究成果和項目實踐服務。覃永暉教授認為,“西安被認為是西部地區城鄉融合發展的增長極和示范地,擁有廣闊的鄉村腹地,其鄉村具有空間類型多樣、歷史文化豐富、資源要素齊全和參與主體多元等特點,我們開展的調查研究與社會實踐服務,是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成功探索,不僅有助於打破“紙上談兵”的教學局限,推動學科交叉與產教融合發展,也能借“他山之石”,為促進泛湘西北地區的鄉村振興建設、產業振興發展和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經驗借鑒”。(覃永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