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與湖湘文化

中國白酒是中國文化元素中一種重要而獨特的存在。
說它重要,是因為在有文字出現之前它就產生了,並成為先民的鐘愛之物;在文字出現以后又被詠唱、書寫,成為催生文學藝術創作的源泉、內容和動力。《詩經》《楚辭》《庄子》《列子》等中國早期的文學作品都與酒結下不解之緣,從那以后到現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文人就更加浸淫於酒意之中,在字句筆墨、音樂建筑中留下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好與美妙。說它獨特,是因為它雖是農耕文明的產物,但一直在傳承中自我否定自我創新,歷經五千多年不但不裹足不前還勇於改變舊觀念舊手法,接受現代科技的空氣和陽光,在選料、釀制、包裝、營銷等進行現代化改造,從而在揚棄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當其他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因不思進取不敢改革而面臨衰退消亡時,中國白酒已經一騎絕塵,面向大海,春暖花開,她在叢中笑了。其中,茅台酒還成為世界三大白酒品牌之一,產銷量、品牌價值、影響力位居第一,真正成為全球業界遙遙領先的存在。
這次“文化茅台,香飄世界”座談會,在瀏陽河畔風景如畫的049號茅台品藏館進行。中國首屆釀酒大師賴登燡先生、業界領袖李志龍先生、茅台品藏館館長黎志偉先生,以及我們湖南文化界的幾位代表如譚談、蔡測海、姜貽斌、李作霖等先生相聚一堂,以老酒為媒,敘茅台之美,從行業、文化、消費、貿易等不同視角,探析以茅台為代表的中國白酒的前世今生和未來前進的內生動力。它從一個方面標志著茅台酒、茅台酒文化與湖湘文化進行一場風雲對話,並嘗試開始深度聯姻。
茅台品藏館,是茅台老酒“品”與“藏”、“新”與“老”的文化展示館,它有茅台老酒鑒定、品賞、流通、售后服務等多種功能,是廣大茅粉和酒友體驗茅台老酒專屬服務體系的窗口,是以酒會友交流情感的平台,是開創高品質生活的起點。茅台品藏館之“品”,既是“品賞”也是“品質”,在這裡大家可以親身感受茅台老酒的成熟、醇厚、柔情、豐美,多維度洞悉茅台老酒的獨特性、科學性、復雜性,由此探索歲月與生命的奧妙之美,達到品飲極致與舒適愜意的高度統一;“藏”,在於藏人間之珍、藏茅台之香, 茅台老酒身上承載著過往的情感和記憶,它的背后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品牌的成長邏輯,收藏茅台酒,不只是收藏一件商品,更是收藏茅台酒背后的文化藝術價值乃至燦爛經典的文明。
茅台酒文化深厚,與湖湘文化有異曲同工之妙。湖湘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植根湖湘大地,源自古老的楚文化,屈原、賈誼是最早的文化播種者;從兩宋開始,儒家思想長驅直入湖南,周敦頤開創理學學派,成為新儒家的主要代表,其后朱熹、張栻等人將理學發揚光大,從而奠定湖湘文化的基石;到了明代,王船山將理學推向頂峰,形成朴素唯物主義和朴素辯証法相結合的實事求是的理論體系……湖湘文化有非常明顯的個性和特征,體現強烈的經世濟用、與時俱進、憂國憂民、敢為人先的精神品質,湖湘大地偉人輩出,改寫了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
湖南與貴州相鄰,地理環境、民俗風情、文化傳統等相互影響、相互成就,自古以來關系緊密。茅台文化與湖湘文化有許多共同之處,二者在敢於開拓創新、追求卓越品質、打造工匠精神、賡續紅色文化等方面互相映照,如出一轍,隨著時代不斷前進,湘黔文化融合也不斷加快,雙方有望鍛造嶄新的文化傳奇。
當前,世界經濟因貿易戰而經受重創。中國白酒因為消費市場主要在國內而受影響較小,但傾巢之下豈有完卵,仍然需要引起高度警惕,時懷憂患意識,揚長避短,與文化進行更深交融,危中尋機,轉危為安。從既往的歷史經驗看,茅台和中國白酒能從風雨坎坷中越做越大越走越好,我們也完全相信這一次一定能夠挺過,雨過天晴,未來會更美好。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人類在,文化在,白酒不朽。(傅舒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