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本網專稿

湖南:沃野“播”新綠  早稻插秧忙

人民網記者 劉賓
2025年04月22日09:56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蔣建新捧起一盤長勢正好的秧苗。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蔣建新捧起一盤長勢正好的秧苗。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谷雨至,農事忙。

伴著陣陣轟鳴聲,一台台“鐵牛”在田間撒歡兒。隨著插秧滾輪轉動,掀起層層“泥浪”,一株株青禾穩穩扎根在鬆軟泥土中。連日來,在湖南長沙縣黃花鎮銀龍村高標准農田裡,種糧大戶蔣建新和兒子蔣思維忙著進行早稻插秧。

“今年種了800多畝雙季稻,現在插秧已經完成一大半了。”51歲的蔣建新站在地頭說,“瞧,那片田裡那台插秧機,去年買的,還能進行智能輔助駕駛呢。”他抬手指向遠處道。

沒多久,這台智能插秧機便把滿滿一車秧苗吞吐完,拖著長長“綠痕”,停到田埂旁。

駕駛員蔣思維一個箭步跳下車,簡單擦了擦順著臉頰滾下的汗珠,便彎腰開始搬運一卷卷綠油油的秧苗,將之整齊鋪在秧苗架上。

“把車發動,在系統裡設好A、B點,再正確操作插秧機,就能在田裡自動走直線。”蔣思維熟練點擊插秧機駕駛座位一側的屏幕,現場演示給記者看。說完,又馬不停蹄駛進了另一片稻田。

“兒子機器開得溜,農忙時,能幫不少忙。”蔣建新說,自己也是20多歲就開始種田,這些年親身感受了農業生產的巨大變化。

“剛開始隻種了二十來畝,種收都靠人工,辛苦不說,產量還沒保障。”他告訴記者,近年來,鎮上“小田改大田”,進行高標准農田改造﹔推廣優良稻種﹔組織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提供指導﹔就近建起大型烘干廠﹔打造“黃花好糧”稻米品牌,帶動糧農增收……目前形成了種、產、銷“一條龍”產業鏈條。

農業有奔頭,農民干勁足。2022年,蔣建新在當地成立農業公司,取名“思維農業”,除了種植雙季稻,還為周邊農戶提供機種機收農業社會化服務,年營業額超過160萬元。去年,他新建了2000平米育秧大棚,秧苗質量更有保障,為豐產增收打下基礎。

長沙縣既是工業強縣,也是農業大縣。為穩步提高水稻產量和效益,近年來,該縣大力推廣早稻集中育秧和早稻機插機拋,今年計劃種植早稻約35.5萬畝,開展集中育秧27萬余畝。

今年,湖南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將積極落實糧食產能提升任務,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提高糧食單產和品質。穩定雙季稻生產,因地制宜發展稻稻油、稻再油、稻煙等種植模式,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140萬畝以上、產量616億斤左右,全力打造更高水平“洞庭糧倉”。

省農業農村廳4月21日提供的農情調度數據顯示,目前全省早稻栽插面積1404萬畝,已完成計劃的78%。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