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產經

“五一”假期1700余名建設者堅守一線 湖南創新高地“向上生長”

2025年05月03日18:48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機器人在項目現場進行作業。受訪單位供圖
機器人在項目現場進行作業。受訪單位供圖

人民網長沙5月3日電 “五一”假期內,由中建五局三公司承建的湖南大學科創港校區建設一標段項目搶抓生產“黃金期”,1700余名建設者一線堅守、火力全開,推進項目地下室結構順利完工,全面沖出“正負零”,地上主體結構施工進入沖刺階段。

據悉,湖南大學科創港校區建設一標段總建筑面積28.27萬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單棟主樓地下室最大面積達1.2萬平方米。“地下室的工況遠比想象中復雜”技術經理劉銘說。地質條件復雜、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超危大梁加腋施工......面對施工“攔路虎”,項目團隊堅持依托智能建造,成功“闖關升級”。

地下室高低跨、錯層結構多,給模板支設和混凝土澆筑帶來很大困難,項目團隊利用BIM技術為鋼柱、梁板進行精准定位,解決了精度控制的難題。面對節點復雜,層高變化大的支模體系,為確保超危工程施工安全,項目應用智能建造高大支模監測,布置激光傾角傳感器,實時監測高大模板支撐架、杆件的豎向位移、傾斜角度,監測數據超標實時預警,確保安全施工零事故。最終項目通過智能監測並結合BIM模擬優化施工順序,施工效率提高20%。

“我們不僅要打造創新高地,更要在建造過程中培育新質生產力。”劉銘介紹,在湖大科創港項目中,智能建造板塊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載體,智能化集成、智慧運維、智能建造應用貫穿項目全流程。

走進項目現場,四輪激光地面整平機器人、履帶式抹平機器人、四盤地面抹光機器人等智能設備正有序作業。這些“建筑工匠”憑借精准的AI算法,較傳統人工施工效率提升30%,以高效、穩定的表現,成為新質生產力的生動注腳。

而智能建造平台則如同項目的“智慧大管家”,將人、機、料、法、環等關鍵要素進行全面整合,實現對工程質量、安全、進度、物資和成本的可視化、標准化、精細化、智能化管控,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提供強大技術支撐。

湖大科創港項目一標段地下室的順利完工,為項目筑牢根基。接下來,項目團隊將錨定“6.30”節點,重點推進地上主體結構施工,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工序銜接,全力沖刺首棟主體結構封頂。同時深化智能建造與綠色施工,以匠心與創新為筆,為城市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林洛頫、王蕾)

湖南大學科創港校區建設一標段項目現場。受訪單位供圖
湖南大學科創港校區建設一標段項目現場。受訪單位供圖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