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本網專稿

行進中國丨新農人筑夢“湘”村

人民網“行進中國”湖南調研採訪團
2025年08月12日11:17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劉嬌娥在稻田看水稻長勢。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劉嬌娥在稻田看水稻長勢。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時值初秋,湖南省沅陵縣涼水井鎮王家嶺村一片稻田裡,滿目青翠。劉嬌娥彎腰蹲下,細看水稻長勢。

“如果有成片的葉子被啃或者打卷,就得及時進行病虫害防治和除草。”劉嬌娥今年37歲,目前在沅陵縣藍溪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溪農業”)擔任職業經理人。

藍溪農業是由王家嶺村村集體控股的一家懷化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破解農村“資源睡大覺,能人往外跑”的發展困局,沅陵縣2023年出台加強“農村職業經理人”培育實施方案,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懂經營、善管理,願意扎根鄉村的優秀人才。立志在家鄉做一番事業的劉嬌娥在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鄉村CEO”。

“半個多月前,我把一批魚苗放進了這片稻田。到10月份,孩子們過來就可以抓稻花魚了。”沿著稻田細細查看一番,劉嬌娥又快步走進旁邊一塊花生田裡。距此不遠處,路的另一邊是一片玉米地。沿路而行,還可看到數棟鋼架大棚,棚內種著辣椒等果蔬。這裡,便是藍溪農業近兩年重點打造的“縣級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基地分為教學區、參觀區兩大塊。縣裡7所中小學都有各自的農田,累計已有近萬名師生過來開展研學活動。”劉嬌娥說,推動和參與研學基地建設是她短短兩年“鄉村CEO”職業生涯中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看著自己的想法落地,家鄉人氣越來越旺,特別高興。”

盡管熟悉鄉情又飽含鄉情,但上任之初驟然挑起重擔時,劉嬌娥也曾輾轉難眠,反復追問自己,怎麼才能當好“領頭雁”?

藍溪農業酸菜加工車間裡,生產線正加速運轉。菜農今年新收的豆角、芥菜,經過標准化腌漬以及裝袋、封箱后,以“味湘溪”品牌銷往省內外。目前,該公司蔬菜種植基地面積有5000余畝,開發了湘西酸菜、酸菜毛豆、湘西外婆菜等一系列產品,此外還建有立體智能育秧育苗大棚、蛋雞養殖場、有機肥加工廠等。

“村民要增收,村集體要壯大,都要以產業為支撐。如今,村裡有一產做基礎、二產當橋梁,以后,三產融合是必由之路。”劉嬌娥說,涼水井鎮林業資源豐富。春夏秋冬,這裡或繁花似錦,或果香四溢,或稻浪千重,或霜凝大地,風景優美。王家嶺村距離縣城僅10分鐘車程,交通便利。發展鄉村游,優勢可謂得天獨厚。

“依托現有的產業基礎,吸引城裡人過來採摘、研學,人氣應該不會差。”2024年春節剛過,在謀劃新一年工作時,劉嬌娥認准了方向。

這與她多年在旅游行業打拼練就的敏銳“嗅覺”密不可分。大學期間,劉嬌娥學的是旅游管理專業,2011年畢業后,帶過旅行團,辦過民宿。帶著鄉親們吃“旅游飯”,她有信心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添一份力。

劉嬌娥的想法與縣裡教育部門打造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的規劃不謀而合。2024年年底,研學實踐基地正式在王家嶺村挂牌。今年,基地新建了道路、停車場、公共衛生間,馬上還要建傳統農耕文化展廳和現代農業展示區。

“以后來村裡的游客和學生,進車間,能看到現代化的加工生產線﹔下田間,能割稻子、收花生、掰玉米、捉稻花魚﹔入展廳,能看到農耕方式的歷史演變與創新。”劉嬌娥笑吟吟地說,在大家伙共同努力下,去年,王家嶺村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藍溪農業銷售額超過3800萬元,增收近20%。

風拂過稻田,稻浪翻滾。“鄉村CEO”扎根鄉村,干勁十足。“今后我希望能把藍溪農業打造成省級龍頭企業,把王家嶺村建成大宗農產品供應基地和高標准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產業園。”(劉賓)

點擊進入專題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