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要聞

紅土慶豐收 辣韻譜新篇——2025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南主會場在汝城沙洲村啟幕

2025年09月24日16:53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當地學生在“智慧農機”上玩耍。高源鑫攝
當地學生在“智慧農機”上玩耍。高源鑫攝

秋分至,稻浪翻涌著金波,風裡都裹著辣椒的辛香與稻穗的清甜。9月23日,“半條被子”故事的發源地——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村,迎來了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南主會場的盛大啟幕。這場由湖南省農業農村廳、郴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汝城縣承辦的金秋盛會,以“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為核心,用“1+6”活動矩陣勾勒出新時代湖南鄉村的“熱辣答卷”,也讓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紅色熱土上煥發別樣活力。

辣王爭霸燃全場:一顆“汝椒”串起產業鏈

“辣!夠勁!”當天下午的文市瑤寨裡,吶喊聲與歡呼聲掀翻了屋頂——“郴品郴味·辣王爭霸”決賽火熱開鑼。50位選手從江西、四川、重慶等省市趕來,更有來自加納、摩洛哥、巴基斯坦的外國友人慕名參賽,要在汝城的“辣場”上一較高下。

比賽設置“微醺辣”“和風辣”“醒神辣”“灼心辣”四輪漸進式挑戰,所用辣椒全是汝城“土生土長”的寶貝:既有當地傳承多年的朝天椒,更有湖南農業大學鄒學校院士團隊量身培育的“汝椒1號”“汝椒2號”,后者辣度最高達13萬SHU,咬一口便讓不少選手額頭冒汗。來自摩洛哥的選手剛咽下“醒神辣”級別的辣椒,就忙著用礦泉水漱口,卻仍豎起大拇指:“汝城辣椒有靈魂,辣得過癮!”

最終,安徽阜陽選手劉金良頂住“灼心辣”的考驗,捧起“辣王”獎杯,還收獲了萬元獎金與“汝城農旅推薦大使”聘書。“以前隻知道湖南辣椒有名,今天才懂一顆小辣椒能撐起大產業。”他拿著聘書笑著說,“以后走到哪,我都要幫汝城辣椒‘吆喝’。”

這份“辣名氣”背后,是汝城辣椒產業的硬實力:如今的汝城朝天椒已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建成全國十萬畝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汝城辣椒”品牌連續三年蟬聯湖南省“一縣一特”優秀農產品品牌,從田間地頭的“紅果子”,變成了農民口袋裡的“金票子”。

晚會繪就振興圖:從“半條被子”到“萬家幸福”

夜幕降臨,沙洲民俗廣場燈火璀璨,主會場晚會在《二十四節令鼓》的鏗鏘節奏中拉開帷幕。鼓點與瑤鄉嗩吶交織,舞者身著彩衣穿梭,仿佛把四季農耕的場景搬上了舞台﹔《水上芭蕾鏡中花》用靈動的舞姿再現汝城的綠水青山,《洞庭魚米鄉》則唱出了湖南“魚米之鄉”的豐饒。

最讓人動容的,是本地群眾自編自演的情景講述《從“半條被子”到幸福日子》。節目以溫潤而有力的語言,結合多媒體情境再現,深情訴說著沙洲村的滄桑巨變——從紅色熱土到幸福田園,從不忘初心的溫暖承諾到鄉村振興的壯美實踐。屏幕上同步播放著老照片與如今的鄉村新貌,台下不少觀眾紅了眼眶,掌聲一次次打斷演出。

晚會的“高光時刻”,當屬創意農產品方陣的登場。由汝城特色農產品代表組成的方陣,帶著今年最新的豐收成果依次入場:朝天椒方陣紅火熱烈,小黃姜方陣金黃燦爛,奈李方陣青翠欲滴,白毛茶方陣清香四溢,每個方陣都喊出獨具特色的豐收口號,展現著新時代農民的自豪與喜悅。

開幕式上,2025年“你學法我惠農·法潤三湘促振興”農村法治宣傳活動同步啟動。“答對一道題就能抽農產品禮盒!”村民們圍著答題區踴躍參與,在趣味互動中學習土地流轉、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法律知識。“既學了法,又能拿獎品,這樣的宣傳咱喜歡!”獲獎村民拿著剛抽到的奈李禮盒,笑得合不攏嘴。

多元活動添活力:藝術與奔跑裡的豐收味

豐收不只是田間的喜悅,更藏在文化與健康的體驗裡。從8月中旬開始,“大地藝術季”就為汝城添了抹別樣色彩——十余位全國藝術家扎根環沙洲區域,用稻草、竹編、仿真草等“鄉土材料”創作了十組作品。《豐收樹》用千束稻穗扎成樹干,樹枝上挂著竹篾編的辣椒、玉米﹔《智慧農機》以稻草為“機身”,還原收割機作業的場景﹔《微笑糧倉》則用竹編搭出糧倉造型,倉身上印著村民們的笑臉。“用農村常見的東西做藝術,孩子能直觀看到豐收的樣子。”來自長沙的游客,正帶著女兒在《豐收樹》前拍照。

9月24日清晨,耒水沿岸的鄉村步道上熱鬧起來——“和美鄉村健康跑”正式開跑。1600余名跑步愛好者分成24公裡個人組、8公裡團隊組與體驗組,迎著朝陽奔跑。他們穿梭於豐收田園旁,用腳步丈量鄉村蛻變,用汗水致敬奮斗人生,成為這個豐收節裡一道躍動的風景。

另一邊,“郴品郴味·人生回味”農產品展銷區裡,郴州十一縣(市、區)的地道風物齊聚:汝城的朝天椒醬、桂東的玲瓏茶、資興的東江魚……攤主們熱情地邀請游客試吃,“嘗嘗咱汝城的辣椒醬,鮮辣不嗆喉!”﹔“傳承風味”非遺體驗區裡,手藝人正教游客做汝城豆根、蒸大禾米糍,揉面、裹餡、蒸制,不一會兒,軟糯的米糍就飄出香氣﹔白毛茶煮茶品鑒區前,茶農慢悠悠地煮著茶,“這白毛茶是咱汝城的老品種,煮著喝更有回甘。”

政策科技賦能:小特產撐起鄉村振興大戰略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這場豐收節的背后,是湖南推動鄉村振興的堅實步伐。作為糧食大省,湖南近年來持續做優“湘字號”農產品品牌,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讓“湘品出湘”“湘品出境”。

汝城的“辣產業”正是其中的生動縮影:鄒學校院士團隊每年定期來汝城指導種植,讓“汝椒1號”“汝椒2號”的畝產比普通辣椒高20%到40%,辣度穩定,深受加工企業青睞﹔當地還引進辣椒深加工企業,開發出辣椒醬、辣椒面、凍干辣椒等20余種產品,延長產業鏈﹔通過跨境電商,汝城辣椒已銷往東南亞,今年上半年出口額同比增長30%。不止辣椒,汝城的小黃姜、奈李、白毛茶也紛紛打響品牌,成為農民增收的“金鑰匙”。

“節慶是窗口,更是起點。”汝城縣相關負責人說,未來,汝城將繼續以特色農業為基、紅色文旅為魂、節慶活動為橋,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夕陽下,沙洲村的民俗廣場上,瑤族鄉親們正排練著歌舞,空氣中飄著白毛茶的清香與辣椒的辛香。這片紅色熱土上,每一滴汗水都在澆灌幸福,每一次奮斗都在書寫新篇——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藍圖,正在汝城的實踐中,一步步變為現實。(高源鑫)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