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十四五”成績單︱益陽:“四變”繪就城鄉新圖景
![]() |
| 新聞發布會現場。高遠矚 攝 |
人民網長沙10月29日電 今天上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益陽市專場),會上介紹,“十四五”時期,益陽地區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1841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268億元,人均GDP由〝十三五〝末的4.75萬元突破到6萬元,實現經濟與民生的協同躍升。
“十四五”期間,益陽圍繞全省“4x4”現代化產業體系,因地制宜構建“334”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化、特色化發展。鋁電解電容器、黑茶制造、船舶制造產業獲評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電子電路板、先進碳基材料等產業躋身省級產業集群。其中,鋁電解電容器貢獻全國30%份額,電子電路板貢獻全省80%產值,高端電子元器件產業獲省政府專項政策支持。
科技創新成果豐碩,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超10%,高新技術企業數從311家增至745家,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27.5倍﹔全球第一高冷卻塔、國內首個再生稻無人(少人)智慧農場等“首字號”成果相繼誕生。企業方陣持續壯大,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2個、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家,規模工業企業達1527家,上市企業增至8家。交通基建扎實推進,益陽電廠三期、益陽高鐵南站、長益常復線等重大工程建成投運,“全國第二、華中第一”的安化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加速推進,立體交通網絡和現代物流體系愈發完善。
同時,益陽以“益山益水,益美益陽”為城市名片,在獲評國家衛生城市基礎上,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三宜”品質全面提升。宜居方面,建成一園兩中心、資江風貌帶等民生工程,中心城區新增健身綠道72公裡、停車泊位2.5萬余個、口袋公園66個,改造老舊小區565個,實施“三微”項目426個﹔污染防治成效顯著,22家關停石煤礦山完成生態修復,南洞庭湖水質連續三年穩定達到Ⅲ類,大通湖總磷濃度下降到0.069mg/L。宜業方面,營商環境持續優化,2024年4個縣市區獲評全省營商環境評價優秀縣市區,園區營商環境評價居全省第3位﹔2025年推出降本增效措施,每年可為企業降低綜合運營成本超4億元。宜游方面,文旅資源乘勢發展,益陽獲評“文學之鄉”,成為國家羽毛球奧運后備人才梯隊重點建設城市﹔茶鄉花海、桃江竹海等9家景區獲評國家4A級景區,總數達12家,安化黑茶、南縣稻蝦等“益陽味道”成為文旅消費新熱點。
每年民生支出佔總支出比重超8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跑贏經濟增速。民生實事扎實落地,“十四五”期間城鎮新增就業超15萬人,新增義務教育優質學位超6萬個,創建6個國家級、72個省級醫學重點專科,基本形成城市15分鐘、農村30分鐘就醫圈。民生短板加快補齊,創新建設“益老食堂”86家,入選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益行益善 益老益小”項目獲“中華慈善獎”。風險挑戰有效應對,成功抵御多輪暴雨洪水,實現“不潰一堤一垸、不垮一庫一壩”﹔安全生產治本攻堅成效明顯,在全省率先建成應急廣播體系,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逐年下降,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記者匡瀅、實習生高遠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