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牌水道“改槽”見效,長江中游“梗阻”變通途
近日,一艘從江蘇江陰啟運、滿載煤炭的貨船順利駛入湖南岳陽城陵磯港。“現在界牌水道水位更深,水流更平緩,跑起來更快、更安全。”站在船上,二副陳晶在接受“沿著長江看交通”媒體團採訪時說,“這一趟,我們比往年多拉了1500噸貨,估計能多掙2萬元。”
界牌水道位於湖南、湖北兩省交界處,全長約19公裡,是長江中游的一個重點淺險水道,素有“長江咽喉”之稱。
岳陽海事局通航管理處處長胡安幫介紹,近年來,受“汛期反枯”等異常水情影響,界牌水道河段泥沙淤積加劇,呈現“頭沖尾淤、右緣淤展”的演變態勢。這導致南槽進口水深不足、中上段航寬狹窄,枯水期航路彎曲且受漫灘水影響,易出現“梗阻”,嚴重影響船隻通航。
岳陽海事局與長江岳陽航道處經前期多次實地調研與會商,於今年7月啟動界牌水道北槽疏浚工程﹔8月28日,正式實施航道改槽,將界牌水道主航道由南槽調整至北槽。
“改槽后,界牌水道上段以左槽為主航道,船舶在心灘尾部由右槽平滑過渡至左槽,從根本上扭轉了右槽逐年淤積的局面。”胡安幫告訴記者,目前,航道維護水深由去年同期的4.8米提升至6.8米,大型船舶載運效率提升約20%,極大釋放了枯水期航運能力。
據了解,為最大限度減少對航運的干擾,此次改槽通航以“非禁航方式”進行,實現航路“無縫銜接、無感切換”。岳陽海事局還制定了詳細的保障方案,並通過VHF高頻廣播、現場巡航、短信及新媒體等多渠道提前發布航行通告,確保船方及時掌握航道調整信息。
“我們調派了海巡艇24小時現場駐守,指揮中心實施專屏監控與船舶逐條叫應提醒,全面監控通航環境。”胡安幫介紹,此外,還組織應急力量和青年突擊隊開展巡航檢查﹔與航道部門密切溝通協作,及時掌握水情變化情況﹔建立電煤、石油等重點物資運輸“綠色通道”。通過多措並舉,全力守護航道安全。
如今,船舶通過長江中游這一曾經的“梗阻”河段時,幾乎感受不到航道切換的波動,通航效率顯著提升。7000噸級船舶有望常年滿載通航至岳陽城陵磯港,一條暢通、安全、高效的長江黃金水道正持續釋放新動能。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