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市州县域

湖南宁远:多措并举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最大效能

2021年10月27日21:10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宁远县易地扶贫搬迁盘江湾安置点鸟瞰图(无人机拍摄)。蒋全 摄
宁远县易地扶贫搬迁盘江湾安置点鸟瞰图(无人机拍摄)。蒋全 摄

人民网长沙10月27日电 “自己不用出钱就把事情搞好了,还有钱赚,真开心!”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67岁的李桥古一边劳动、一边喜滋滋地说着。虽然鬓边已现些许银丝,可谈起在家门口参与的项目建设,他就红光满面、喜不自禁:“在家门口修沟护坡、种花种草,还有工资报酬,这么好的事以前哪也难找到。今年本想在路边种两棵桂花树,结果有其它事情记不得了。现在倒好,不用我出钱,种花种树还给我每天160元工钱报酬。我前段时间帮人上山满山满岭摘茶子,一天也才一百元多点。”

据了解,李桥古参与的正是宁远县以工代赈项目。近年来,该县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以工代赈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积极实施、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统、严、实、赈、督”五个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赈”的作用,增加当地群众收入,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现状和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走出了以工代赈的“宁远路径”。

“十三五”以来,宁远县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64个(其中示范项目1个,试点项目1个),总投资4200万元(其中中央、省预算内资金2250万元),涉及81个行政村,组织990名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共发放劳务报酬467万元,建成的项目设施惠及群众2.2万余人。

“努力将项目做成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试点、示范”

5月6日,宁远县委书记肖质彬在2021年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推进会上发出“全县上下要形成共识,严格要求,努力把我县以工代赈试点、示范项目做成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试点、示范”的号召。

为加强以工代赈工作统一管理,2020年4月,该县调整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以工代赈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以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的宁远县易地搬迁联席办为班底的以工代赈工作专班,从发改、财政、乡村振兴、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将以工代赈项目前期准备、工程管理、资金安全、民工组织、报酬发放、后期维护等环节工作进行细化,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工作专班对项目适时调度、全程监管。

在项目实施中,坚持规范化管理原则,制定了《宁远县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工作意见(试行)》,对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予以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从项目规划编制、项目库建立、项目选择、项目实施、资料归档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真正做到了组织机构到位、前期工作到位、项目管理到位、项目资金到位、建后管护到位“五个到位”,确保各项目建设任务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年过半百的瑶族妇女赵新红,大半辈子在山里与锄头相依相伴,从20里外的庙冲村搬到易地搬迁盘江湾集中安置点。当得知安置点旁边就有以工代赈项目可做,她连忙报名:“不管钱多钱少,只要不下雨,我就天天带锄头来做。” 朴实的村民对于能就近就业务工有着无以言表的兴奋。

宁远县针对各乡镇区域地理位置、自然生态条件、社会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围绕基本农田、农田水利、乡村道路、乡村美化亮化、生态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后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施一批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并确保做到稳就业、促增收,防止项目实施地群众返贫致贫情况的发生,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的瓶颈问题,实现了“建设一项农村基础设施,务工报酬‘赈’济一批贫困群众,发展一个农业农村产业,入股分红富裕一方百姓,岗位培训扶智一批贫困群众,公益岗位就业一批贫困群众,乡村建设美化一幅乡村面貌”。

“就近就业增收,不落一人”

九疑山瑶族乡凤凰社区居民冯石头,之前没有砌砖基础。得益于以工代赈项目,参加泥水班就业技能培训后,现在成了十足的“师傅”样,对于砌红砖、片石的要领说得头头是道。

“架桥、修路这两个项目,我十多年前在当村会计时就牵头往上申请,但一直没能如愿。今天争取到了以工代赈项目,我们得认真发挥主人翁精神,既要把项目做好,又要组织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该社区党委副书记黄宾旺深情地表示,要实实在在发挥“赈”的作用,就近就业增收,不落一人。

从就业技能培训宣传摸底开始,黄宾旺对凤凰社区在家劳动力逐一走访,尤其对于脱贫户、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易地搬迁劳动力及其他低收入人口多次上门宣传。在他的精心组织下,仅该社区登记在家在册劳力登记达266人,其中易地搬迁盘江湾安置点(现为凤凰社区属下的网格村)参与务工人数达58人。

宁远县在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党建+基建”的管理模式,县人社部门、项目地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与项目指挥部建立劳务信息沟通机制,根据项目用工要求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对有意愿参与建设的当地劳动力进行登记造册,目前正在实施或准备实施的各项目所在地共登记造册劳动力881人。根据工种、岗位要求积极组织当地劳动力进行短期培训,今年全县共组织366人参加了以工代赈项目就业技能培训。

“不严格规范,过不了县以工代赈领导小组的督导关”

柏坚毅,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盘江湾安置点配套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负责人,他每天早早来到工地,针对当天施工内容,对照以工代赈项目特殊要求,严格执行到位,他经常对监理、施工员、务工群众说:“不严格规范,过不了县以工代赈领导小组的督导关,更过不了以工代赈项目验收关。”

宁远县坚持强化监管责任,把监督检查作为落实好以工代赈项目的重点,采取“试点、示范项目重点‘督’、面上项目全面‘督’”的方式,对“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和及时发放劳务报酬”“确定劳务报酬标准和金额”“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在确保劳务报酬发放金额不低于该项目中央资金15%的基础上,尽可能进一步提高占比”等政策的落实作为督查重点。做到了项目督查经常化、制度化、严格化。县以工代赈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坚持开工前、建设中、竣工后“三到场”,项目县乡村“三级公示”,工作专班人员坚持定期、不定期到项目现场,督促民工组织、监理履职、工程质量、项目进度、安全生产、报酬发放、公示程序到位等情况。

宁远县在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中,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做到项目选择时征求群众意愿、项目下达后让群众知晓、项目实施中让群众务工、项目质量让群众监督,特别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要求,及时、足额把劳务报酬发放到务工群众手中,让群众增强参与项目建设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为扩大赈济效应,该县还将以工代赈方式推广到其他政府投资的项目建设领域,截至9月底,全县除发改部门组织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外,其他部门和领域2021年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项目达到了16个,涉及资金400多万元,组织当地民工200多人,发放劳务报酬超过70万元。(蒋全 陈友明 谭智博)

(责编:李淑静、唐李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