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湖南要闻

这条“稻”路,我们帮您走下去

2022年05月23日09:19 | 来源:湖南日报
小字号

又到小满时节,稻浪开始荡漾,孕育着丰收希望。

和水稻结下一辈子情缘的袁隆平院士,离开我们有一年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仍牵挂着超级稻攻关、“三分地养活一个人”项目、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攻关和耐盐碱水稻研究等一系列攻关进展,不忘叮嘱大家管好试验田。

这一年里,那些他曾倾注了无数心血的攻关基地,干得怎么样?来自大江南北的基地攻关团队来向袁老汇报了!他们在深深的思念中走过了奋斗的一年,续写着袁隆平院士和水稻的情缘。

双季稻亩产突破1600公斤

湖南衡南县基地:

2020年,我们接到了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高产攻关任务。记得是当年11月2日,当晚稻品种“叁优一号”测产亩产为911.7公斤、双季亩产达到1530.76公斤时,袁隆平院士在长沙视频连线测产现场,他鼓起掌来高兴地说:“非常激动!非常满意!还要为国家粮食增产再作贡献!”

2021年,我们加油干,给袁老送去了好消息!早稻经过机收实测,平均亩产为 667.81公斤;10月17日,对第三代杂交稻晚稻组合“叁优一号”进行测产,平均亩产936.1公斤。周年亩产稻谷突破1600公斤,达到1603.9公斤!

袁老,虽然您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但您一次又一次向农业科技巅峰发起冲击的情怀,是鞭策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今年,我们又已开启第三次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高产攻关,为实现您的禾下乘凉梦,勇毅前行。

“三一工程”周年亩产折合原粮达到1200公斤以上

湖南赫山区基地:

自2018年“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简称“三一工程”)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先后在笔架山、沧水铺、欧江岔等乡(镇)与农户合作,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和集成技术攻关,提高粮食产量与质量,促进农民增收。

2021年,我们采用了双季优质超级杂交稻粮食周年生产模式、“一季超级杂交稻+再生稻”粮食周年生产模式、“超级杂交稻+虾”粮食周年生产模式3种生产模式,3个核心示范基地面积达1万多亩,各种示范模式周年亩产折合原粮均达到1200公斤以上。同时,推广辐射面积达30多万亩,取得了不错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袁老,还有个好消息,今年我们筛选出了适合赫山湖区推广种植的珠两优168杂交早稻示范品种,长势特别喜人。

耐盐碱水稻亩产连续三年递增

内蒙古兴安盟基地:

忘不了2018年10月,袁隆平院士来到兴安盟,为新设的院士工作站揭牌。在袁老离去后的这一年里,工作站没有停歇,获得各世代育种材料22935份、种质资源材料1708份,3个品种还通过了审定。

袁隆平院士曾提出“三年内帮助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目标。现在,实现目标的技术模式已验收,西白音基地示范田平均亩产达715.3公斤,创造了兴安盟粳稻产量的新高。

与此同时,在耐盐碱水稻研究方面,工作站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2021年9月,试验的耐盐碱水稻平均亩产537.5公斤,连续三年递增。

袁老,我们将继续加快耐盐碱水稻的选育和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发,并打造耐盐碱水稻种源生产基地和关键技术输出基地,逐步实现您生前规划的“袁梦计划”,通过科技自主创新,提升水稻核心种源自给率,走出一条祖国北疆盐碱地生态治理的新“稻”路!

对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充满信心

云南个旧基地:

2020年12月,袁隆平院士在海南组织召开全国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工作会议。会上他提出,实现亩产1200公斤目标,更大的希望在云南的个旧和蒙自。我们听后,深感自豪,更觉责任在肩。

这些年来,我们确实有较好的“高产”业绩,尤其是2018年、2019年,百亩片平均亩产连续两年突破17吨/公顷。今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给我们提供了3个攻关品种,我们已于3月15日播种,4月15日大田移栽,现在秧苗进入分蘖盛期,我们充满信心。

袁老,您放心,我们将在实施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项目上继续努力,致力于水稻高产潜力品种的收集、引进、鉴定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通过良种、良法、良田、良态相配套,创造水稻种植高产、更高产的记录,早日实现您的殷殷期望。(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魏科 李建武)

(责编:李淑静、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