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社会

测湿度 探水量,强化墒情监测——湖南水文着力提升防旱抗旱服务能力

2022年09月08日15:55 | 来源:新湖南
小字号

土壤墒情,可准确反映作物耕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土壤墒情监测能够全面、科学、真实地反映被监测区的土壤水分变化,是服务制定合理防灾抗旱、节水灌溉重要参考依据。当下,全省已进入抗旱的关键期,及时准确的旱情监测对全省防旱抗旱、保水调度等工作尤为重要,而做好墒情监测无疑是湖南水文现阶段的重中之重。

依托站点优势,夯实日常监测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及时、准确地收集全省土壤墒情,全方位提高水文防旱抗旱服务质量,近年来,湖南水文加强墒情监测站点建设,提升监测预警精准度。目前,固定墒情监测站已从2013年全省20个增加到105个。

土壤墒情监测能及时掌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评价土壤不同土层的水分状况,固定墒情站每隔6小时就会将采集一次的土壤相对湿度、平均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等数据,通过GPRS传到省水文中心雨水旱情汇总平台,省水文中心技术人员可及时完成土壤相对湿度分布图、干旱分析预测等工作。

据分析,9月7日8时全省土壤相对湿度W低于60%的有69站(50<W≤60%表示轻度干旱);低于50%的有48站(40<W≤50%表示中度干旱),各市州均有分布;低于40%的有25站;低于30%的有8站,主要位于娄底、岳阳、郴州、常德、邵阳等市部分地区,最小为涟源市长荣站的14.1%。7月下旬以来,全省共采集墒情监测信息1.7万余条,发布旱情分析预测报告18份,全面助力全省防旱抗旱决策。

加密监测频次,强化应急监测保障

在墒情监测站点建设中,湖南水文在全省范围内还设立了335个移动墒情监测站点,特别是位于“衡邵干旱走廊”的衡阳、邵阳、娄底、益阳、永州等季节性缺水,移动墒情监测站与固定墒情监测站共同构成墒情监测应用网,墒情监测能力进一步增强。根据旱情变化情况,启动移动监测,增加墒情监测频次。

7月上旬末雨季结束以来,全省天气持续晴热高温,同期降雨偏少历史罕见,土壤墒情日趋严重,水文干旱严重。为更及时掌握旱情发展趋势,省水文中心要求及时启动移动墒情监测,对全省土壤墒情加密监测,各市州水文中心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班子带头下基层、下到农田,使用便携式土壤墒情采集仪加密开展移动墒情监测,分别在地下不同土层采集土壤含水量,及时收集监测点经纬度、土壤类型、植被情况等信息。

“当前正值粮发抽穗的关键时期,农田过度干旱将会严重影响粮食收成”。桃江县马迹塘镇镇长向益阳水文中心应急监测小组介绍道。8月11-13日,益阳水文中心受市委市政府委托分别深入桃江马迹塘、大粟港、武潭等受旱相对严重的5个乡镇,对农田菜土进行土壤墒情监测。“今年干旱形势严峻,我们菜田里的一些蔬菜和瓜果快要干死了。”看着菜园内的农民,监测小队人员心情复杂,颇感任务意义重大。经过监测小组对各地农田菜田不同深度的监测,给予该片区中度干旱的分析报告,并将各地监测的数据综合报给了当地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与县政府,为当地抗旱保灌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截至目前,水文系统在全省移动墒情监测站点人工监测土壤墒情数据1200余条,采集土样620份,其中,采集土壤干容重分析土样250份,田间持水量分析土样170份,移动墒情监测设备率定土样200份,合计约350公斤。

优化站网体系,不断提升监测能力

为更及时有效为全省防旱抗旱工作提供数据来源和决策依据,全面落实湖南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省水文中心迅即行动,积极推进新墒情监测站布点与建设。目前,由省水文中心牵头落实的“湖南省墒情监测工程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将在全省范围内新建固定墒情监测站点367个和综合试验站1处,改造墒情实验站1处。据悉,367个固定墒情监测站点在9月初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9月底全部建设完成,预计在10月份全部投入使用。

2009年建成的湘乡墒情实验站是全省唯一墒情实验站,被纳入“湖南省墒情监测工程建设项目”正在加紧改造中。该实验站主要用于监测墒情、蒸发、风速风向、温湿度、气压、太阳辐射等情况,建成的十余年时间里,对省内墒情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应用起着积极的作用。经过此次改造后,湘乡墒情实验站将全新升级提质,预计明年可投入使用。

整个项目全面建设完成后,各站点将依托“土壤墒情自动监测信息管理分析平台软件”,汇集气象数据、降雨数据、历年干旱数据等信息,建立相应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再通过相应的数据分析、深度挖掘等手段,探讨全省墒情与旱情识别标准,建立全省农田土壤墒情评价指标。日积月累,形成的墒情信息大数据,为全省抗旱工作以及各区农田灌溉、农业结构调整等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记者 达庆玙 通讯员 王亮 何鹏程)

(责编:唐李晗、彭应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