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文旅

点亮心灯——人工耳蜗的绘本故事走进特殊学校

2023年09月20日15:16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杨雅儒老师为长沙市特殊学校听障儿童们捐赠图书。单位供图
杨雅儒老师为长沙市特殊学校听障儿童们捐赠图书。单位供图

近日,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专为听障儿童制作的绘本《酥酥与蜗蜗》,在手语老师的翻译下,这些孩子们静默的世界里,多了一份听到世界声音的希望。

正在给孩子们展示绘本的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杨雅儒老师,这是她指导的学生刘念的毕业设计作品。同样作为听障人士,刘念对这份为特殊群体设计的作品,有着更多的感同身受。“更重要的是,我想让所有和我一样的孩子知道,我们不仅能告别沉默的世界,还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完成学业,拥抱属于自己的人生。”刘念说。

时间拨回2022年9月,刘念正式开始自己的毕业设计。和所有同学一样,刘念最开始只想选择较为简单、易于完成的品牌设计类的选题。“为什么不从自己特殊的经历里,找找针对这一人群的灵感呢?”指导老师杨雅儒的一番话,点醒了刘念。“好的设计是有灵魂的,不必所有人都千篇一律,能够根据自身经历注入灵感的作品,一定不会差。”杨雅儒告诉她。

作为一名听障人士,刘念明白,被关上的那扇窗太需要视觉上的感官来弥补,为听障人士设计一本绘本,成了新的选择。“尽管我绘画能力较弱,也不擅长制作绘本,但对于已经听不见声音的孩子们来说,色彩是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刘念说。

人工耳蜗成为故事设计的切入点。“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世界的声音,就是通过人工耳蜗,对我来说,它就是给我带来帮助最好的朋友。”刘念说。故事设定听障儿童“酥酥”作为主角,与拟人化的人工耳蜗“蜗蜗”之间的故事,能够让听障儿童接受并产生共鸣,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找回自信,接纳自我。

绘本的制作过程并不太顺利。由于缺乏绘本制作经验,刘念先后修改了多次故事线和草图,风格、配色和笔触难以统一,也一度让刘念接近崩溃。“好几次都想回头去做品牌设计,想到付出的心血和杨老师的鼓励,最后也咬牙坚持。”刘念说。

“这样的作品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哪怕专业上有所欠缺,我还是支持她完成这个作品,平时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多关注社会问题,以作品践行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我关注到关于听障儿童的绘本作品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加上刘念的特殊经历,我相信她一定能感同身受这个主题,创作出好的作品。”杨雅儒说。

指导的过程同样曲折。“这是一本原创绘本,想利用故事告诉听障孩子们什么是人工耳蜗,它能带来什么帮助,其中的故事情节、绘画技法、排版、色彩都需要耐心打磨,我们最开始的交流都是问题,更不提完成制作了。”杨雅儒说。于是在那段日子里,手机成为两人沟通的重要工具。“她用手机把翻译软件打开,我说了之后由翻译软件转成文字,她再打字回复我。”

就在这样“麻烦”沟通下,绘本从草图一点一点走向成品。最终,刘念获得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在展览中引起巨大关注,《蜗蜗与酥酥》也得以走向更大的舞台,在杨雅儒老师的联系下,该本书被捐赠到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在被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他们真的喜欢吗?”已经在工作的刘念得知孩子们都很喜欢她绘制的绘本时表现的特别开心。“当看到绘本里的‘酥酥’时,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这就是我自己的故事。我希望它带来的小小成就,能鼓励更多和我一样的孩子。”刘念说。

在杨雅儒看来,这份作品的意义更存在于师者之道。“听障儿童能不能正常去学校读书?很多人不看好他们,<酥酥与蜗蜗>就是一次很好的回答——只要老师、同学多一些耐心,这些孩子同样能在正常学校获得优异的成绩。”杨雅儒说。(杨莉)

(责编:黄卓、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