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桃源县开展“小记者讲‘好故事’”活动调查报告

湖南桃源县关工委小记者站起建于2012年,是桃源县关工委联合县教育局实施“五老”关爱下一代的重点工程。11年来,小记者站是“铁打的营盘”,小记者是一支“流水”的兵,随入学、毕业新旧交替。截至2023年上学期末,在籍小记者583人,小记者辅导员101人。全县各中小学均已经普及小记者活动,开展“小记者讲‘好故事’”活动是桃源县小记者工作的一大亮点。
有讲故事好平台
一是有网络载体。2012年,桃源县关工委以 “关心下一代网”注册建立门户网,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县级关工委网站之一。起初,“小记者讲‘好故事’”的活动图文载体依托于“关心下一代网”设立了的专门板块。随着“小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目前已建立了“小记者讲‘好故事’”专题网站,以“文章”“视频”“图片”分类,展示小记者的故事的采访成果与风采。
二是有管理支撑。桃源县关工委主动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从教育局自身到各中小学校,自上而下建立小记者工作班子,由分管德育(或关工委工作)副职分管,负责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科(股)室负责人具体负责,局和学校关工委责无旁贷地参与。对口建立工作班子,实现了开展小记者活动管理上的无缝对接。
三是有考核机制。为确保“小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平台制度化、规范化运转,将小记者工作纳入对学校少先队、共青团工作和乡镇关工委工作综合评价内容,制定考核指标。落实考核办法。对全县百余名兼职故事辅导员老师,其辅导绩效均纳入教师综合考核范畴。
讲有力量的故事
孩子们多是在故事堆里长大,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入心有效。好故事,好在背后有大哲理,大格局、大智慧,给人感动的力量、教育的力量、前进的力量。社会不乏好故事,人人心中有好故事。要讲出来,需要激励、发现、筛选。
以小记者站站训激励。“讲好校园内外故事,传播少年强国之理想”是桃源县小记者站“的站训。开门见山地将小记者站做什么——讲故事;为什么——传播少年强国之理想。不仅挂在办公墙上,还鲜明地印在每个小记者马甲上。
在故事要素上下功夫。人物,事件,情感是故事的三大要素。采访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激发什么样的情感,在每次“小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的开展之前进行认真的筹备与筛选。如采访美丽乡村建设、走进工厂车间与工人交流、采访保家卫国的老兵、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这些课堂上亲身体验不到的精神价值,通过“小记者讲‘好故事’”的采访实践,切身体验到什么是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
发现好故事,需要当故事发掘的有心人。桃源县关工委组织桃源一中小记者采访了乌云界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张文武就是一次成功的采访活动,张文武本不是桃源县的“名人”,关工委网站负责人在一次和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委书记(主任)聊天中问及有没有合适的年轻人可以给小记者讲讲理想和人生话题的故事。
集中讲好本土的故事。讲本土的、身边的“好故事”,进一步提升了“小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宣传教育的入心率、传播力、影响力。今年,结合全县争当学习型家长的“桃爸桃妈”活动的深入开展,由县关工委牵头,与县教育局共同承办的全县中小学“小记者讲‘好家长’的故事”主题活动,以征文、视频、图片三种形式投稿,参与投稿小记者578人。共收到征文526篇、视频78条、图片112张。进一步丰富了讲故事内容与形式。作品反映了孩子们对家长的感恩与希望,家长们通过阅读、观看孩子的作品,深受感动,更激励鼓舞了家长们争当学习型合格家长的决心。
提高讲故事技能
线下面对面授课。聘请新闻界知名记者讲课,对辅导老师和小记者开展现场培训。主要讲新闻采访基础知识、故事的写作中技巧。关工委网站负责人定期到小记者示范校和小记者人数相对集中学校上培训课,结合小记者投稿的故事作品进行评析。
网上多形式培训。围绕小记者讲“好故事”培训,目前已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网上学习交流群23个:教师辅导员微信群、故事评审微信群,小记者总站工作qq群(适合小记者站负责人在校禁用手机的情况下,周末回家电脑上网培训)、小记者家长微信群(手机管理权在家长,实为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为了保证每次集体专项采访活动组织、交流 、服务,还建立了专题采访微信群 。
实地采访传帮带。县关工委网站负责人对每次采访活动之前,对相关微信群里做好“预热”,对采访对象做好类似新闻通稿似的提前介绍。到达采访目的地后有些小记者会因为采访现场的新鲜感分散注意力或对采访人物的陌生而打不开话匣子。随行的辅导员及时引导他们如何动腿、动脑、动嘴、动笔,尽快进入小记者角色。
如今,小记者们不仅开开心心写故事,也大大方方做采访。小记者不仅参与本级关工委小记者活动采访,同时上级关工委来桃源县视察调研活动现场也少不了小记者采访的身影。(李郁芬 刘俊慧)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