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建湘军助力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首次并网一次成功

人民网长沙12月29日电 12月29日,中国能建湖南火电承建的贵州关岭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首次并网一次成功,在黔中大地上展现了山地光伏的能建湘军速度。
该项目地处深度石漠化的荒山地区,位于关岭县沙营镇、永宁镇、新铺镇、岗乌镇,关联10个自然村,占地约2万亩,拟建设光伏发电装机1050兆瓦及集电线路,包含关岭县的沙营镇老鹰岩、沙营镇余家寨、沙营镇马蹄井、永宁镇钻子岩、新铺镇八家寨、岗乌镇白岩等6个农业光伏电站项目。
工程共有51万个组件桩基础、182万块575/580Wp单晶双面双玻N型组件、210台3600/3900KVA箱变、2536台300KW逆变器、65168组2x14固定支架组件、27条35KV集电线路送入220KV汇集站,是贵州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场站。
自2023年8月22日项目开工以来,中国能建湖南火电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光伏+石漠化治理标杆项目,选用最先进的N型TOPcon技术的575瓦组件,采用IV曲线&CV无人机融合诊断系统。通过调配优势资源、动态整合施工人员、网格化管理等方式,选派专业负责人现场蹲点指挥,强化“班前三交”,创新使用无人机吊装光伏板,推出钢索及导轨运输,不断提高施工效率。
由于项目位于陡峭的半山腰上,地形地势复杂,开工初期主要靠人力背运设备零部件和材料,严重影响工程安装和施工进度。项目管理团队将原本用于喷洒农药的无人机,用来作为运输工具。使用无人机吊装运输技术后,突破了地形限制,加快了建设进度。以前运输一兆瓦光伏组件需要8至10人,采用无人机吊装运输后仅需2人就能完成同样的工作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降低了光伏组件损耗率。
同时,采取项目班子带班值班24小时责任制,坚持“早计划、晚盘点”,现场集结6000余名建设者,开足马力奋战一线,全力保障工程施工进度,确保了首次并网施工节点的顺利完成。
据悉,该项目由中国能建湖南火电与西南院联合体承建,预计春节前实现全容量并网。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平均利用1030小时,发电量13.29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40.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01万吨。该工程将有利于调整贵州省电源结构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推动安顺市地方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同发展,对贵州能源结构优化、节能减排、石漠化治理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张小容)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