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 >> 文旅

三一职院探索多元育人路径培养拔尖职教创新人才

2024年03月04日16:25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可视化大屏。受访单位供图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可视化大屏。受访单位供图

日前,三一职院10名学生组成的“润泽”科技创新团队针对农村非流动水体污染这一问题,成功研发了一款自主知识产权的农田灌溉用储存型非流动水体的智能监测和防治系统。这是三一职院在数字化教学、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不断取得新突破的一个缩影。

根植创新精神,打造“多元智能”

步入三一职院创新创业大楼,各团队工作室中或讨论如火如荼,或彻夜燃灯攻克难点,像”润泽“团队这样的学生创新团队皆“诞生”于此,比比皆是。其中,“包罗万束”团队在湖南省创新创业圈中小有名气。该团队成员来自学校物联网、计算机、审计、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大数据应用技术等专业。在指导教师、学校双创学院院长刘湘冬的指导下,研制出可检测多种芯片缺陷的多功能智能检测装置。这是国内自主研发的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该设备的研发不仅突破了国际市场的技术垄断,降低了传统芯片检测设备的检测误差,提高了芯片质检的效率,同时改善了国内芯片质检的众多缺陷,对我国芯片行业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将双创教育使命愿景与助力企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相结合,提出以企业研发创新链来映射学院双创教育链,通过创意学习平台、创新活动平台、创业实践平台打造,从文化、课程、师资、实践、服务5个维度进行支撑体系建设,全方位护航,逐步形成全过程覆盖、个性化、多维度、生态型的双创教育体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创融合,并以大赛作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近几年,学校在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三百余项,其中连续两年获得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等奖、三次获得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一等奖、获得2023年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

凝“企”聚力,共育助成长

为顺应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培养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下协同能力、创新能力及数智化工具运用能力,培养创新型、实践型的现代产业技术技能人才。三一职院在育人模式上,实施“政行校企”四方联动人才共育,坚持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鼓励行业、企业参与教材开发,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学校教材,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在价值追求上,连续三年举办校企合作文化艺术节,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并推进设立双创导师、聘请企业技术总监担任双师型导师,共同参与培养人才,并由企业捐建或共建科研实验室平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可视化大屏、灯塔实景、智能看板、设备驾驶舱……在三一职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学生们有序地进行着实训。而他们的实训操作是否过关,都能通过实时视频叠加AI人工智能进行行为识别,在智能看板中展现得一览无遗,便于实训老师精细化管理、教学。这是一座对标三一灯塔工厂建造的实训基地。“学院对标三一的灯塔工厂完成了对基地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可视化大屏就可以从人、机、料、法、环,全要素掌握基地的实训教学、设备应用等情况。”数智工程学院实训总教练张武金介绍道。“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训练以后能够直接上岗,解决灯塔工厂产线用人问题。”张武金介绍道。为了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培养目标,智能制造实训基地1:1还原了岗位作业设备。喷涂、切割、焊接、工作岛等多个区域均采用与灯塔工厂生产作业同型号的工业级机器人作为实训设备,同时协调三一集团生产物料作为实训耗材,让学生即使在学校也能真实体验岗位作业任务。

三一职院通过与三一集团“灯塔工厂”项目,深化校企合作模式,逐步探索了一条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三主体”协同共建“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培养体系:三一职院与三一集团、科研院校联合成立了“灯塔工厂”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委员会,探索构建“职业院校-企业灯塔工厂-科研院所”三主体协同培养“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人才培养体系;二是“三阶段”递进夯实“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培养质量,遵循能力递进的教育教学规律,建立“训练-历练-淬练”三阶段过关式螺旋进阶教学模式,提高“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实践能力;三是“三面向”,面向智能制造业“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人才需求、面向“灯塔工厂”试制科研需求、面向工程机械千亿企业“灯塔工厂”现有产业工人的转型需求,以解决“灯塔工厂”需求助力“三高四新”“强省会”战略。

三一职院始终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同时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融入育人全过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培育,形成了特色鲜明职业教育模式。未来,学校将围绕提升职业教育对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量,聚焦湖南产业布局,取得更多“三融”成果。(侯晓丽 高妍)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