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华银电力:绘就生态画卷 “电”亮绿水青山

近年来,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和“三高四新”等国家和区域战略,以新能源基地化开发为抓手,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
目前,该公司新能源总装机容量207.37万千瓦,2024年为电网输送绿色电能23.68亿千瓦时,为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生态治理解锁荒山“重生”密码
湖南冷水江锡矿山,素有“世界锑都”之称,然而,经过120多年的开采,资源枯竭后的这里曾经一度满目疮痍,寸草不生。
如今的锡矿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蔓延成海,光伏板下延绵的牧草和格桑花肆意生长。曾经的不毛之地,因大唐华银湖南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项目(以下简称娄底百万光伏项目)的落地,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娄底百万光伏项目是全国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之一,是中部四省(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唯一获得批复的基地项目。
该项目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在提供绿色电力、保护青山绿水和增加就业、提升村民经济收入方面实现了深度融合。项目聚焦“重金属污染区、石漠化区、采矿塌陷区”生态治理,积极探索“复合型光伏+生态治理+乡村振兴”开发新模式,聚焦“农林牧光互补”,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等多位一体循环发展。
涟源湖泉镇新光村是大唐华银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村,该村为石漠化典型地貌,荒山多、耕地少,通过在光伏板下种牧草,建设湘中黑牛养殖基地,形成了“荒山发展光伏发电+光伏场空地种植牧草+牧草养殖湘中特色黑牛”牧光互补特色循环产业链,村集体经济由之前的0.8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65.9万元。
2024年,娄底百万光伏项目提供清洁电量超10亿千瓦时,节约标煤约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0.25万吨,可满足约33万个普通家庭年用电需求。
蓝板碧波绘就生态双赢画卷
集中利用分散化、碎片化农村资源,在鱼塘上方搭建光伏板阵列,将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融合,有效减少土地资源占用,以渔光互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丰收。大唐华银兰溪光伏发电项目正是大唐华银渔光互补模式的成功应用。
走进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光伏场区,30万块深蓝色光伏板,通过柔性支架整齐划一地架设在近2500亩的鱼塘上,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而板下鱼塘池水荡漾、鱼群游弋,绘就出一幅生动的“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生态画卷。
该项目采用索结构柔性支架系统设计建设,具备高净空、大跨度、抗风性能强的优势,最大限度减少了对鱼塘生态的破坏,为渔业养殖提供了充足空间。此外,光伏组件以19°倾角固定方式架设,达到最佳发电和透光、通风效果的同时,对鱼塘进行分段式遮挡,在夏季高温时能降低水温约2℃,有效缓解强光和高温对鱼类生活的影响;而在冬季寒冷季节,光伏板的遮挡也可与水面形成一个温度缓冲区,保持水温较为恒定,有助于鱼类存活。
2024年12月18日,大唐华银安乡县陈家嘴22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大唐华银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发展绿色经济的又一生动实践。
2025年6月27日,该项目首期50MW方阵已率先并网发电,光伏板如水面蓝宝石,折射灵动光泽,与波光粼粼的鱼塘勾勒出“光伏在上发电、鱼塘于下蕴活力”的雏形。
该项目占地约6400亩,相当于500多个标准足球场面积。全容量投产后,平均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3.4亿千瓦时,节约标煤约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约0.25万吨,进一步增加区域可再生能源比重,优化电力系统能源结构。
从废弃的矿山到乡村的鱼塘,从渔光互补到乡村振兴……一批批新能源项目的不断投产,是大唐华银积极服务“双碳”战略、坚持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更为守护绿水青山增添了亮丽色彩。下阶段,大唐华银将继续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擦亮绿色发展底色,书写华银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欧芳 湘轩)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