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 >> 健康

健康科普 | 瘦不下来的真正原因,是它!

2025年09月25日09:16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镜子里的脸,一天圆过一天;柜子里的衣服,一件紧过一件;体重秤上的数字,就像泰山一样稳,任你饿得头晕、跑得腿软,它就是不肯往下掉……与其无奈叹气,不如找找科学原因——看看是不是胰岛素出了问题。

胰岛素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只与糖尿病相关,但它其实是掌管身体能量的“大管家”。吃完饭后,血糖升高,胰岛素这位管家便闪亮登场:拿着钥匙打开细胞大门,把血糖塞进去变成能量。血糖用不完怎么办?“管家”自有妙招:把它们变成脂肪存起来!

没错,胰岛素和体重管理,可是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体内胰岛素能高效工作,它便是控制体重的“好帮手”,如果体内胰岛素水平失衡,比如发生了胰岛素抵抗,那它将是减肥路上的“拦路虎”。

为什么减肥难?“真凶”可能就是胰岛素抵抗。身体长期受到来自奶茶、蛋糕、精米白面的能量“轰炸”,胰岛频繁高强度工作,渐渐地疲惫不堪。同时,不堪其扰的细胞们也不耐烦了:“天天来敲门,烦不烦!”于是它们开始“装死”不听指令。于是,降血糖速度变得越来越缓慢,身体一看血糖没降下去,只好派出更多胰岛素“援军”来帮忙,但最终会变成胰岛素抵抗。

长期胰岛素抵抗的直接后果便是:大量无法及时进入细胞的能量变成脂肪在身体中安营扎寨,肥胖症便不请自来。

更可怕的是,肥胖又会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于是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长期吃高糖、精制主食→血糖快速飙升→胰岛素抵抗→能量无法及时进入“细胞”→脂肪“疯狂”堆积→加剧胰岛素抵抗→减肥越来越难,最终导致体重持续上升。

三步走,让胰岛素成为减重好帮手。

综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减重的核心是稳定血糖,让胰岛素多休息,提高其敏感性,重新和它做好朋友。

控制饮食是避免胰岛素 “过山车”。选择低 GI (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如全谷物、杂豆、蔬菜、瘦肉、鸡蛋等,这些食物升血糖慢,能减少胰岛素波动。在日常饮食中可用燕麦、糙米代替白米饭,用全麦面包代替白面包。同时,增加膳食纤维和蛋白质:蔬菜、低糖水果、豆类富含膳食纤维,瘦肉、鱼虾、鸡蛋、牛奶富含优质蛋白,它们能增强饱腹感,延缓血糖上升,减少胰岛素分泌。关键一步是向糖饮、甜点“Say No”:这些是让胰岛素“爆表”的元凶,直接拉入黑名单。

加强运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快走等能直接消耗热量,还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让细胞对胰岛素更 “敏感”。同时增加抗阻运动如举哑铃、俯卧撑等力量训练,能增加肌肉量。肌肉越多,基础代谢越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越强,即使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热量。

生活习惯是“封印”胰岛素抵抗的 “隐形杀手”。优质的睡眠是减重的基础。长期睡眠不足(每天<7 小时)会让“饱腹激素” 瘦素减少,“饥饿激素”饥饿素增加,让你更想吃,更易胖。学会减压亦是减重道路上的“必修课”,压力大时身体会分泌皮质醇,这种激素会让细胞对胰岛素的 “敏感度下降”,就像胰岛素想把血糖搬进细胞却 “推不动门”,慢慢就形成了胰岛素抵抗。可通过冥想、瑜伽、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压力很重要。规律的进餐更是“封印”胰岛素抵抗的“利剑”。建议三餐定时定量,晚餐别吃太晚,保持胰岛素分泌的稳定节奏,杜绝跳过早餐、暴饮暴食、吃夜宵等不规律饮食习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医学中心 刘雪莲)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