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本網專稿

民之“方便” 方便於民

——聚焦湖南衡陽廁所革命

李芳森
2021年08月05日09:58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盛夏時節,湖南衡陽石鼓區利民村高老屋組,仿佛一個生態園,環境干淨清爽,村前的一汪池塘泛著碧波,青山之下小樓林立,空氣中彌漫著雨后青草的清香。

近年來,衡陽市致力於以改好農村“小廁所”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大改善”。如今,文明如廁、健康生活的新風尚在衡陽蔚然成風,城市“內涵”不斷提升。

廁所革命帶來的鄉村美景。石鼓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廁所革命點靚鄉村顏值

“一個土坑兩塊兒磚,三尺土牆圍四邊。”到了夏天臭氣沖天、蠅蛆成群,這是石鼓區利民村村民朱章敏對村裡廁所曾經的記憶。

“以前,這條路有幾個旱廁,路過時蒼蠅滿天飛,臭氣刺鼻﹔現在各家各戶都改建或新建了衛生廁所,村庄環境越來越好。”廁所不大,事情卻不小,談及村裡的廁改,朱章敏感觸頗深。

走進朱章敏家中,廁所門上標識清晰,廁所內貼著瓷片,干淨衛生。“我看了下別家改過的廁所,干淨衛生,所以我就主動要求改廁。”朱章敏家是2019年改造的,成本2400元左右,中央省級補助500元,市級補助100元,區鎮補助1400元,農戶負責室內廁具、廁屋改造,自願投工投勞。

據悉,新改建的廁所廁屋內設有便捷式馬桶座、廁紙盒、照明燈等設施,通過生物降解技術,能夠有效殺滅糞便裡的病毒病菌、虫卵,活化土壤增肥效果顯著,農民可做追肥使用。

“對分散居住的農家,石鼓區主要採取‘三格化糞池+小微人工濕地’模式,而像利民村高老屋組相對集中居住的8戶人家,則根據地形地貌和當地村民意願,建設了聯戶污水處理系統,嚴格做到黑水(糞水)、灰水(生活污水)、雨水‘三水分離’,各行其道,從根本上解決污水處理難題。”石鼓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村子裡的文化廣場旁,蓮花正在夏風中搖曳。經過三格化糞池處理后的糞污和生活污水再通過厭氧池進行厭氧水解酸化處理,去除有機物,后經地下管網流入土壤滲濾系統進行深度淨化,經過水質監測達到三類水排放標准后,最終流入蓮花景觀濕地。

2018年以來,衡陽市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改廁工作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全面推行“首廁過關制”,確保改廁質量。2019、2020年共完成改(新)建農村戶廁24.28萬戶、農村公廁234座,全市衛生廁所普及率由2018年底的56%提升到2020年底的91%,並成功創建34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7個省級精品鄉村。

衡陽縣台源鎮東湖寺村的美麗鄉村。人民網 李芳森攝

人居環境助推家鄉發展

沿新西界公路行車,進入蒸水環繞之地,便是衡陽縣台源鎮東湖寺村。

盛夏時節,東湖寺村,3.6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荷塘相連,蓮花朵朵,組成了烏蓮千畝示范園﹔農家小院面水而建,綠草成茵,鋪就出一幅鄉村美景。

“村裡以前可不是這麼美啊,這是近幾年才有的變化。”家住東湖寺村王大屋組的王名桂回憶,僅是村民房子旁邊的旱廁,就讓她“一言難盡”。“除了逢年過節,城裡的親戚都不願意來,主要是廁所太不方便。”

如何讓“方便”之事變得方便,2019年,衡陽縣開啟“廁所革命”,將農村改廁納入村規民約,鼓勵農民自覺參與廁所革命等村組環境整治工作,並通過開展“送戲下鄉”“送健康下鄉”等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

東湖寺村創造性地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導入銀行管理模式,建立“厚德同心積分銀行”,把改廁工作納入積分管理,對農戶積極參與改廁的給予加分,改廁定期清掏、定期運維、參與公廁管護的給予加分,否則扣分。農戶以積分兌換實物,以積分評“文明戶”等榮譽。通過積分獎懲,村民養成自覺改戶廁、管戶廁、糞污資源化利用的良好習慣。

2019年以來,東湖寺村改造無害化衛生廁所282個,建公廁4座,全面消除了露天糞坑,全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在改廁的帶動下,農戶改善人居環境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主動拆除殘垣斷壁和危房1.45萬平方米,建設小游園3處,文化廣場4處,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全覆蓋,人居環境全面改善。

改廁帶來的變化,並不限於家鄉更美,還讓鄉村更富。東湖寺村第一書記唐東北介紹,2020年,村裡傳統的烏蓮種植吸引了投資商,流轉數千畝水塘種植湘蓮,吸納當地村民務工就業,帶動村民致富。

村民經過廁改的衛生廁所。石鼓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衡陽經驗”亮嗓國家“舞台”

7月25日上午,衡陽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廁所革命便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議題。

這場會議強調把農村廁所革命作為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和發動農民,堅持科學謀劃和實施改廁模式,堅持質量實效第一,牢牢把握“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原則。要按照“整頓、完善、鞏固、提高”的“十四五”農村改廁總體思路,高質量完成農村改廁任務。

其實,這並非衡陽廁所革命近期登上的最高“舞台”。

7月23日,全國農村廁所革命現場會的召開地便是在衡陽。湖南、河北、遼寧、海南、雲南、甘肅省負責同志在會上作交流發言。有關省區和部門,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部門、鄉村振興部門和農村廁所革命工作牽頭部門負責同志等參加會議。

能得到如此肯定,廁所革命的“衡陽經驗”可概括為四點:

尊重群眾意願。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首先要“思想革命”,改掉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如廁習慣。衡陽採取宣傳先行,通過發放“政策明白卡”、召開村民會議、“屋場懇談會”、利用村村響廣播等方式廣泛宣傳農村改廁政策。全市共發放“政策明白卡”20萬份,讓老百姓充分知曉改廁目的、意義和政策,有效調動了群眾參與改廁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轉變﹔

嚴把改廁質量。衡陽將農村改廁全過程分解為宣傳發動、組織籌劃、項目准備、工程實施、項目驗收、項目運維和監督檢查等7個階段,並細化為18個步驟72個要點,逐一建立標准化操作規范,形成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並建立首廁過關機制,以首廁過關帶動每廁過關,確保改一個、成一個、帶一片﹔

堅持分類施策。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條件,農村改廁分為三個類型縣,到2020年底,一類縣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0%以上,二類縣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三類縣衛生廁所普及率穩步提高。同時,根據鄉村實際,合理選擇改廁模式﹔

注重群眾參與。始終把群眾參與貫穿於農村改廁全過程的各個環節,對農村改廁化糞池產品進行統一招標採購,評標過程要有群眾代表,產品的試用評價由群眾說了算﹔全市各級都建立了由鄉鎮政府主管、第三方監理、村民代表監督的全方位監管體系﹔驗收組必須有群眾代表,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驗收是否合格的最終評價標准。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