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舊小區成為更高品質生活空間
老舊小區改造不僅要注重滿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也要考慮如何根據實際條件打造更高品質的生活空間
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群眾獲得感的重要工作。近年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駛入快車道。近5年,全國改造16.7萬個老舊小區,惠及2900多萬戶、8000多萬居民,極大改善了部分群眾的生活條件。不久前,住建部負責人介紹,2023年有望再開工改造5萬個以上老舊小區,力爭讓2000萬居民獲益。政府改善群眾居住條件的不懈努力,給更多人帶來溫暖和希望。
住有所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對實現住有所居充滿期待,我們必須下更大決心、花更大氣力解決好住房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幾十年來,我國城鄉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老舊小區出現失修、失管、失養,以及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等現象,亟待改造。當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65.2%,城市建設的重點轉入對存量的提質增效階段,把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不僅有助於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產業投資,還可以優化城市功能。
社區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關鍵載體,老舊小區改造要在更好滿足居民生活需要方面下更大功夫。國辦印發的《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也就是說,老舊小區改造不僅要注重滿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也要考慮如何根據實際條件打造更高品質的生活空間。比如,除了加裝電梯、完善配套設施等,還應考慮在小區及周邊配建幼兒園、老年服務站、理發店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不僅要增加公共活動場地,還應進行適老化和適兒化改造。
這並不是說要進行大拆大建,而是要通過合理的微改造,讓居住在老舊小區的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事實上,一些地方已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比如,江蘇印發《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適宜推廣應用技術手冊(試行)》,整合了適老社區、兒童友好型社區等理念,提出基礎設施改造和公共空間優化等技術體系,並列舉技術要點,提供“菜單式”改造清單。堅持以人為本,把握改造重點,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定能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這項惠及民生的好事做好。
群眾的生活品質,和社區治理水平息息相關。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房屋和環境的翻新,更是在基層推進的一項社會治理工程。老舊小區改造就在居民身邊進行,應充分尊重居民意願,改造前問需於民,改造過程請居民監督,改造后問效於民。將社區治理能力建設融入改造過程,並以此為契機完善小區長效管理機制,有助於激發居民參與改造的主動性、積極性。改善硬件設施的同時,實現治理“軟件”的同步升級,才能讓社區始終葆有生機活力。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廣大群眾殷切期盼。新征程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改造提升城鎮老舊小區,推動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定能使社區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進一步推動實現人民群眾從“有房住”到“住得好”的飛躍。(周人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