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湖南要聞

從航天員張陸太空返回看航天事業“湖南力量”

2023年06月05日10:37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眼有星辰大海 胸懷赤膽忠心

——從航天員張陸太空返回看航天事業“湖南力量”

6月4日,漢壽縣,父老鄉親們聚在航天員張陸家的小院,一起見証航天英雄回家的激動時刻。張陸安全順利出艙,現場掌聲雷動。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初夏的清晨,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一望無垠,冷空氣活躍。

北京時間6月4日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這激動人心的一刻,充分展現中國載人航天領域的科技實力,為中國航天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航天站上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在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的征程上又邁出一大步。

鄉愁可解,在空間站遙望洞庭

連日來,張陸凱旋成為家鄉父老盼望的大喜事。位於張陸老家漢壽的農家小院,從6月3日晚開始一夜燈火通明。大門上貼著張陸手寫的對聯“星際爭輝華夏夢圓,百業復興江山永固”,熠熠生輝。

天未亮,鄰居劉齊林就來到張陸家,和張陸的母親陸金梅一起守在電視機前,盼著航天英雄勝利歸來。姑姑張秋菊前一天就到了,翹首等待侄兒凱旋。“張陸一路走過來,他的努力和艱辛我都看在眼裡,他是我們全家的驕傲。”張秋菊激動得聲音都在顫抖。張陸的同學陳勇特意給陸金梅打來電話送祝福、送恭喜。

6時33分,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院子裡登時掌聲雷動。

“我是03,感覺良好。完畢。”返回艙艙門打開,通過電視直播聽到兒子的聲音,陸金梅終於安下心來,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掌、連連點頭。

7時9分,神舟十五號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順利出艙,健康狀態良好。張陸的父親張良啟緊緊盯著直播屏幕,大氣都不敢出。

鏡頭裡,迎著飄揚的紅旗,沐浴著神州大地的陽光,張陸精神飽滿,笑著向全國觀眾分享自己的經歷與心情:“我在空間站的時候,經常會透過舷窗眺望,尋找我的祖國、尋找我的家鄉,也尋找那汪洞庭湖。雖然說厚厚的雲層總是遮擋我的視線,讓我看不清楚。但是我知道,祖國一直在我心中,家鄉也一直在我心中。任務結束后,我們會盡快地調整好身體,投入訓練,隨時准備再次出征太空,不負這個偉大的時代,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聽到張陸表達“再次出征”的壯志,陸金梅大聲喊道:“我們全力以赴支持你!”

半年多來,為了不影響張陸,兩位老人把深深的牽挂埋在心裡。陸金梅說:“國家的事都是大事,家裡的事都是小事!”

今年1月,常德市春節聯歡晚會現場,張陸通過視頻向家鄉人民拜年,揮毫落墨寫春聯。凝望著張陸的笑臉,陸金梅激動地流下眼淚。

現在,兒子平安歸來!為了這場久違的團聚,陸金梅早早准備兒子喜歡的土特產,看到親戚家土雞肥,就提前預訂﹔3月,洞庭湖畔的時令野菜蒿子長成,她採來做蒿子粑粑﹔還有常德米粉、漢壽甲魚和玉臂藕、毛家灘的牛肉牛排……這一樣樣,陸金梅和張良啟,都准備端午節去北京的時候,給張陸和他的航天員同事帶過去。

向夢而行,神舟十五乘組完成多個“首次”

作為迄今為止執行任務時平均年齡最大的航天員乘組,神舟十五號乘組見証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的歷史時刻,創下多項紀錄,被稱為“圓夢乘組”。

翱翔太空,出艙活動是空間站任務中難度最高的環節之一。出差半年,神舟十五號乘組創造了一次飛行任務4次出艙的紀錄,每次出艙都面臨著新目標、新挑戰。

2月9日,該乘組首次執行出艙任務。費俊龍、張陸從問天艙出艙,到夢天艙、核心艙,最后返回問天艙。這是中國航天員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三艙”作業,也是作業范圍最大的一次出艙任務。

在軌4次出艙,3名航天員艙內艙外密切協同,先后圓滿完成艙外擴展泵組安裝、跨艙線纜安裝接通、艙外載荷暴露平台支撐杆安裝等任務,為后續開展大規模艙外科學與技術實驗奠定基礎。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開展的一系列科學實驗,創造多項“首次”。3名航天員首次在航天飛行過程中,使用由我國自主研制的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開展在軌驗証實驗任務並取得成功﹔完成空間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熱電轉換試驗裝置在軌試驗,這是我國首次實現該技術在軌驗証。今年3月,夢天艙燃燒科學櫃中的實驗系統成功執行首次在軌點火測試。

為持續推動載人航天工程面向全社會開展太空科普教育,向青少年群體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和文化,張陸兩次在太空普及航天科普知識,“圈粉”太空愛好者。

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五號乘組完成8項人因工程技術研究、28項航天醫學實驗、38項空間科學試驗及實驗,以及空間站三艙狀態長期駐留驗証等6個方面工作。

星空浩瀚,探索永無止境。中國空間站的精彩故事還將不斷續寫,中國航天的宇宙級浪漫還將繼續上演。

“湘”當有為,致敬航天事業中的“湖南力量”

當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吃上返回地球的第一頓飯,神舟十六號乘組已開始中國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

有意思的是,兩個乘組的“太空會師”,“湖南”二字備受關注。張陸來自湖南,“接棒”的博士航天員朱楊柱在湖南求學多年,長沙是他的第二故鄉。

從本科到博士,朱楊柱都就讀於國防科技大學。他是國防科大培養的首位航天員,也是中國空間站首位航天飛行工程師。

“國防科大從精神上給予我豐厚的滋養,教我在逆境中堅持、在順境中進取。不管走多遠,隻要一有機會,我就想回到國防科大,回到長沙。”朱楊柱說,本科畢業10周年時,他帶著妻兒回到長沙與老師、同學相聚。這一次,他帶著母校的祝福與期望,奔赴蒼穹。

回顧波瀾壯闊的中國航天發展歷程,“湖南力量”不容小覷。從三湘四水走出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院士,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善廣、鄧一兵,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嫦娥五號總設計師楊孟飛,新中國第一代航天專家張履謙,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好一片航天熱土,好一片群星閃耀!2019年第四個“中國航天日”活動主場設在長沙,何嘗不是對航天事業中湖湘作為的肯定與褒揚!

如今,越來越多年輕有為的湖南身影閃亮在航天事業一線,他們用智慧和汗水,在浩瀚的宇宙間劃出一道道絢爛的星軌。

2021年,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湘潭伢子湯洪波領命出征,與聶海勝、劉伯明一起,成為中國載人航天進入空間站階段后的首批太空訪客。毛主席家鄉走出來的湯洪波,長大后終於像毛主席詩詞裡寫的那樣,實現“上九天攬月”的夢想,成為湖南“飛天第一人”。

今年5月,搭載天舟六號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飛船裝載了神舟十六號和神舟十七號6名航天員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試)驗裝置等物資,用於支持空間站在軌穩定運行和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

祖國最南端的西沙衛星觀測站密切觀測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軌跡,保障“太空快遞”順利送達。其中有3位來自湖南的90后小伙,系統指揮員謝宏梁來自婁底,觀測崗位操作手沙廣源來自常德,觀測站計劃部副部長湯余來自岳陽。為了這次觀測任務,湖南“三劍客”加班加點鏖戰。在任務最后關鍵階段,湯余忍著雙腎結石囊腫發作的疼痛,堅守崗位,圓滿完成任務,被稱為“機房硬漢”。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與“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湖南性格、“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碰撞,激勵著一代代湖湘兒女為航天事業奮斗終生,共同托舉飛天夢、中國夢。

“眼有星辰大海,胸懷赤膽忠心。”出艙后,張陸這句航天感悟,道出心系家國、逐夢太空湖南航天人的心聲。(記者 姜鴻麗 卓萌 魯融冰 李杰 劉蓉 通訊員 徐虹雨)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