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文旅

北京8歲男孩走進湘西深山“追星”,48歲大叔魅力何在?

2023年07月18日11:17 | 來源:長沙晚報
小字號

終於放暑假了,肖肖很激動,但並不是因為可以去景區、游樂場撒歡,而是他的媽媽將帶他去見一個特別的人,一個他喜歡了很久的人。

7月7日,肖肖和他的媽媽按計劃從北京出發,滿懷期待地來到了湘西古丈縣紅石林鎮茄通村,他們想見的人,就住在這裡——今年已經48歲的大叔彭南科,一個專注於傳播農耕技藝和非遺文化的“達人”,其於去年6月在抖音平台開設的賬號@彭南科,僅一年時間,47個視頻,就收獲了近180萬粉絲。

8歲的小男孩肖肖便是其中一個。

△ 彭南科與“小粉絲”肖肖合影

當天,彭南科來到村口迎接他的小粉絲,肖肖的到來讓他深感意外又深受鼓舞:深山裡的“老古董”被大城市的小男孩喜愛,覺得做好這件事非常有意義,更有動力去堅持了!

△ 圖為“鄉村守護人”彭南科

認真記錄,傳播老祖宗傳下的智慧

“鼓之舞之”,先賢孔子的話語,揭示出鼓所承載的精神內涵。數千年來,無論軍事、祭祀,還是紅白喜事等,雄壯的鼓樂總是不可或缺,彰顯著華夏文明的風度。而在湘西地區,鼓文化更甚,從兒女婚嫁到小店開業,鼓點的律動均緊緊相隨。

△ 圖為抖音賬號@彭南科短視頻截圖(下同)

在彭南科最新發布的短視頻中,他用十幾分鐘的時間,分上下兩集,詳細展示了“鼓”從牛皮取鼓面到制木腔、斷料、劃線、鋸板、理板、烘干、堆放等數十道傳統制作工藝。

“在制作過程中,失敗是常有的事。”視頻中所展示出來的,是他做的第二面鼓。為做好這面鼓,他和團隊成員進行了長達一年時間的准備,從選紅杉木,到牛皮的晾晒,再到技藝的學習等,每個環節均是精益求精。

他說,手藝人講究“形、神、魂”,他不求做到“魂”的境界,至少也要做到“神”的層次。

“靜下來、沉下去,做精品。”他每每回想起過去的農作方式、農耕用具、農技手藝等,心中就會有一種莫名的悸動,“我想留住這份寶貴的記憶,想讓更多的人知曉並喜愛,甚至能吸引年輕人傳承這份技藝和文化。”

他把自己定位為“鄉村守藝人”,守護的“守”:守護傳統的農耕技藝和非遺文化,用自己的方式,把老祖宗數千年傳承下來的智慧傳播出去。

剛開始,他和幾名團隊成員潛心制作了一系列視頻,但是始終覺得“不夠味”,便沒有著急發布。

他們繼續摸索,同步籌備多個選題,反復研究,並遍訪名師學習,“既然做,就認真做。”在制“墨”的過程中,因為關鍵制作環節的不熟練,始終達不到理想效果,雖然也可以勉強發布,但是“心有不甘”。“那天吃完晚飯,我們決定去安徽‘拜師’,幾百公裡,開了一個通宵的車。”彭南科團隊成員跟著四位師傅潛心學習,並購置了更為專業的工具,最終作品才有了更為精准地呈現。

去年6月份,抖音賬號@彭南科正式推出第一期作品,7分多鐘的視頻,把古人如何榨菜籽油的智慧展現得淋漓盡致。緊接著推出的第二期作品手工蓑衣,通過割棕片、理綜絲、紡線、織衣等一道道復雜的編制蓑衣傳統工序,重現了“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浪漫,在抖音上成功“出圈”,獲贊近106萬。

此后又推出了筆、墨、紙、硯、印“文房五寶”,傳統古法手工染色,織布機、曲轅犁、水磨香車以及口脂、胭脂、油紙傘等主題作品,均獲贊無數。很多粉絲甚至把他的視頻當做“教育素材”,與孩子共同觀看、一起探討,“細節全、畫面美,孩子很喜歡,激起了他們濃厚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這也可以理解北京8歲男孩肖肖為什麼把遠在湘西深山的48歲大叔彭南科當做“偶像”了。

不負時代,“逮就是了”

彭南科是土生土長的湘西古丈縣人,他生長在農村,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情感。為了讓自己的人生少些遺憾,不惑之年,離開了從事多年的媒體行業,選擇了回鄉創業,“做記者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但我不想一直做記者,想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2014年,他一腔熱血走向了一條孤獨而艱難的路。

彭南科曾經是一名鄉村教師,也先后在團結報社、人民網當記者,是父母的驕傲。辭去體制內的好工作,選擇回到農村,瞞了父母好幾個月。后來父母知道后很是不解,但還是選擇支持。

他以父親的綽號“王家五”作為品牌名,在老家開辦了一家臘肉廠,一路風雨兼程,實現了營收過億的“小目標”。而這在他看來,距離心中的理想還差很遠:帶著更多人在家門口就業、脫貧致富,在鄉村振興宏偉大業中,做出自己的奉獻。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自媒體興起,這讓資深媒體人出身的彭南科看到了新的突破口,隨即邀請了一些專業人士,專門做短視頻,走直播帶貨的路,但收效甚微。他決定親自出馬。

做抖音短視頻,彭南科有著自己的情懷和理想,他並沒有聚焦自己的主業“湘西臘肉”做文章,而是把鏡頭轉向農耕技藝和非遺文化,做真正有意義的好作品。同時,也有著自己曾作為高級攝影記者的堅守,可以發現,其所有作品畫面考究,表現形式豐富、視覺沖擊力很強,極具美感。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每一幀都是精品!”“這才是中國的奢侈品”“純粹而干淨,很治愈”“有一種直擊心靈的力量”......網友通過小小的手機屏幕傳遞著對彭南科的喜愛,並對其更新的節奏表現出足夠的耐心,哪怕幾個月沒有新的作品,粉絲數仍然保持增長,並被抖音官方認定為“鄉村守護人”,得到了更多抖音平台資源扶持。

“逮就是了!”彭南科說,他遇到了一個不可辜負的好時代,新的傳播媒介讓好的作品突破了“地域限制”,有了被更多人熟知的舞台,以往信息閉塞的廣大農村地區,也因此有了更多發展機會。

理想升華,奔赴更遠未來

不管是臘肉廠,還是短視頻,彭南科都小有成就。但是在他看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原本接觸短視頻,是為了銷售臘肉,在堅持的過程中,卻找到了更為深遠的意義:守住農耕技藝,傳承非遺文化。

“很多粉絲的喜愛,尤其是孩子的喜愛,讓我覺得更有責任把這個事情堅持做下去,做深、做精,做出效果。”彭南科說,近期,他和團隊共7個人,全部精力均投入到了醋、醬油等8個不同選題的籌備中。

農耕技藝和非遺文化本身具備很強的美學張力,在彭南科鍥而不舍的努力下,這份“美”,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目前所有抖音視頻加起來有上億的播放量,很有成就感。”

這份成就感固然會讓彭南科更有動力,但他堅持做視頻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他希望通過生產優質內容不斷積累人氣和流量,更好地展現湘西大好風景,助力家鄉發展。

這是他的理想。彭南科對自己的家鄉懷著滿腔熱忱,不僅通過臘肉廠,提供就業崗位﹔也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出錢出力﹔還用自己的專業傳達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每年臘月堅持抽時間免費去給偏遠鄉村的留守老人拍上一張全家福,“很多家庭的年輕人常年外出打工,隻有這個時間一家人才會團聚。”

其實,湘西的大好風景已經在通過他的視頻宣傳給了天南海北的粉絲,就像肖肖和他的媽媽,除了想要拜訪彭南科,也是被湘西的好山好水所吸引。

當越來越多的粉絲,把湘西當做其度假的目的地,彭南科實現“帶動家鄉產業的發展,拓寬鄉親們共同致富的道路”理想的路徑進一步拓寬了。(田甜)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