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邵:重振新內核 解決“鄉鎮弱”

9月4日,走進湖南新邵縣巨口鋪鎮芙蓉學校語文教師兼2103班班主任劉紫藤的辦公室,一本厚達162頁的《“我的崗位我負責 我的工作請放心”教育活動學習讀本》放在她的桌上。這本教育學習讀本是2022年新邵縣推行“精致教育”時,該縣教育局為了適應新邵縣的整體教育情況專門編纂而成的“教學指導書”,於當年發到全縣6000余名教師手中。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被劉紫藤翻出了卷邊。
“自從全縣開展‘精致教育’以來,我和同事們卯著勁學、改、比。學‘優秀教學經驗’,改‘個人責任清單’,比‘主責主業成績’,大家形成良性競爭,整個教學氛圍都和以前不一樣了。”劉紫藤笑著說道,作為一名鄉鎮學校的青年教師,她得到了鍛煉和成長。而更受益的,是在這種積極教學氛圍下學習的學生們。2022年,她所教班級的“生地會考”成績比上一屆有顯著提高。
這樣的變化,在新邵縣鄉鎮及偏遠地區學校中並不鮮見。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新邵縣教育系統從上至下開展“精致教育”推進活動,要求每所學校因地施策,敦促每一位教育人學好經驗、查擺問題、提高自身,對所從事的崗位擔負起責任。活動率先在30個學校試點,其中大部分為鄉鎮及偏遠地區學校。
一場振興鄉村教育的攻堅戰,就這樣拉開序幕。
破題:解決急難愁盼
龍溪鋪鎮位於新邵縣的西北部,北邊與婁底市新化縣、婁底市冷水江市接壤,屬於偏遠山區。龍溪鋪鎮風井學校共有400余名學生,大部分屬於留守兒童。“學校曾經普遍出現家長教育缺位、學生厭學怠學、教師得過且過的情況。”說起過往,龍溪鋪鎮風井學校校長劉更祥眉頭緊鎖,“不少青年教師一心想著要往城裡調動。作為一所九年制義務學校,我們連基礎的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都無法保証,更別說提升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了。”
好教師留不住,好生源往外走。近年來,很多鄉鎮都面臨著和龍溪鋪鎮相似的情況。比如,同樣位處偏遠地區的大新鎮大新中學,由於留守兒童過多,956名學生中有752人寄宿。教師流動性較大,學生成績常年在各類評比中墊底。又如,潭溪鎮小規模學校特別多,全校學生在30人以下的學校多達7所。“學生不斷流失,教師干勁小,教育成效不明顯。”潭溪鎮教育督管辦主任謝長忠嘆道。
如此種種,有如沉疴痼疾,又如雨中負重,成為鄉村教育之隱痛,嚴重制約了當地縣域教育的發展。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2022年,新邵縣縣委縣政府先后議教6次,重點研究增加學位供給、改善辦學條件、促進教育公平等重點工作,著手推進全縣教育發展“精細准”,以教育強縣為目標,打造“精致教育”品牌。
何為“精致教育”?其理念是以德立教,以質立校,追求卓越,彰顯特色﹔其內涵是工作態度精心,管理過程精細,師資隊伍精良,課堂教學精准,校園建設精美,教學質量精優﹔其目標是培養有品位的合格公民、造就有品位的現代教師,建設有品位的優質學校。以“精致教育”推動鄉鎮自身優質教育資源的培育,是解決問題的重要一步。
該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李柏初介紹,按照“精致教育”的要求,全縣教育系統同步推進“我的崗位我負責 我的工作請放心”教育活動,各基層黨組織、各校務班子成員、廣大教師全部參與,堅持查改結合、標本兼治。“我們就是要通過思想教育促教,通過體制機制促學,掃除教育系統中的‘惰’與‘弱’,讓新邵教育,尤其是鄉村教育強起來!”
創新:凝聚內核力量
5月29日晚7時,新邵縣教育局多媒體會議室燈火通明。這裡正在舉行“星期一夜校”。李柏初將2023年縣《教育工作報告》重點工作任務的落實情況進行通報,並分解全縣6月份的教學任務。自2021年6月起開始實施的“星期一夜校”已成為該局常態化動作,目前,承擔著挈領全縣287所公辦中小學校、5所民辦中小學校全面推進“精致教育”的重任。
回想起“精致教育”開展初期,李柏初感慨並不容易。“星期一夜校”推行每周一總結、每周一調度,要求各基層教育單位組織教育工作者開展主題學習教育、征文評選、演講比賽、典型報告等活動。但各鄉鎮有著各自不同的情況,僅僅靠完成這些規定動作,並不一定能達到提振教育的目的,甚至有可能會因為生搬硬套而適得其反。“不能讓‘精致教育’在鄉鎮學校‘變了味’和‘走過場’,必須激活鄉村教育的內生力!”李柏初下定決心。
於是,新邵縣鼓勵各鄉鎮學校以“精致教育”為契機,結合各自實際查擺問題、重點剖析,創新開展各類教學互助活動。這對各鄉鎮學校來說,是調整,是挑戰,也是重振新內核的機會。
各個鄉鎮教育督導辦、鄉鎮學校紛紛行動起來——
“我們正在施行的‘基於教學評一體化432’升本課堂模式,細化了教與學中‘導、學、展、評’的各階段各環節,明確了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在全省屬於首創。”龍溪鋪鎮督管辦主任寧花麗介紹道。該鎮結合“精致課堂”創新推行教學新模式,對教師隊伍整體做好培養計劃,量化了每位教育工作者每日的工作內容,將“崗位責任制”落到了教學的每個步驟。
潭溪鎮積極開展“精致教育大家談”“精致課堂教學比武”“精准備考研討會”“后勤管理精細化培訓”等活動,促進“精致教育”落地。建成“小學語文工作坊”,以“送教上門”的方式,將優質教育覆蓋到小規模學校,讓偏遠地區的教育“活”起來。
巨口鋪鎮要求教師增加“課后教學反思”的環節,定期開展“班主任”交流活動﹔坪上鎮發動鄉賢設立鎮教育基金,實施以獎助學、以獎促學。
……
“精致教育”之下,新邵縣鄉村教育迸發出嶄新活力。
成效:向高質量教育奮進
龍溪鋪鎮風井學校學生小雨(化名),曾是讓家長頭疼的“不服管”。隨著該校“勵志教育”的開展,全校26名教師全部住校,對每個學生開展“一對一”的關心教育,喚醒了學生的自覺性和執行力。4月初,小雨的奶奶在教師家訪時笑得開懷:“孩子現在一放學就回家寫作業,也願意聽我們的話,乖多了,多虧了老師們的教育。”
以前,龍溪鋪鎮風井學校中考成績常年在全縣30名左右徘徊,2022年躍至全縣第7名。其中語數英全部進入前十名,化學獲得第2名,體育獲得第1名。
不僅是學生的成績提高了,教師們也有了拼勁。龍溪鋪鎮在2022年、2023年全縣青年教師比武中獲得一等獎﹔該鎮初中物理教師劉琪、初中生物教師孫珍於2022年代表新邵縣在邵陽市青年教師比武中獲得一等獎。
這是新邵縣鄉鎮學校教學相長的縮影之一。鄉鎮教育形成了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也促進了全縣教育水平的發展。2022年,新邵籍在縣外工作教師回流35人。為讓這種良性循環持續下去,該縣全力以赴打造好教育工程,夯實基層教育基礎,推進師資力量均衡。
2022年,新邵縣公費定向培養師范生畢業分配150人,全部充實到鄉村教學一線。按省定標准發放鄉鎮津貼和鄉村人才隊伍津貼,大力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長效機制,將交流輪崗作為高等級崗位競聘、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的必要條件,交流中心小學以上學校校長5人、副校長人2人,完成鄉村、城鄉之間教師交流調整84人,選派縣城中小學教師33人到鄉村、山區支教。
精致教育結出了碩果。該縣今年高考普高本科上線率較去年提升10個百分點,新邵一中學生李易航清華檔案分728分居邵陽市第一,被清華錄取﹔鄧福東666分被北京大學錄取﹔歷史類考生蔡翌希居邵陽市第三名,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
“現如今,新邵縣的‘精致教育’工作又步入新的階段,我們已編纂《實施精致教育 成就精彩人生》,進一步細化好教師職責,在新學期開始試行。”李柏初說道。
未來,新邵縣將抓實特色學校創建工作,牢固樹立“見紅旗就扛、見先進就爭”的優良作風,積極營造你爭我趕、齊頭並進的良好氛圍,全面統籌、協調推進教育各項工作,努力構建“全縣有品牌、鎮鄉有亮點、每生有特長”的教育格局,推動縣域教育發展水平整體提升,為全縣鄉鎮打造一支強有力的教師隊伍,讓更多鄉鎮學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黃可樂、劉紀新、肖斌輝)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