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大湖之南

大湖之南丨騎行送教父女檔 撐起22個特殊孩子的小課堂

2023年09月10日17:52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大湖之南丨騎行送教父女檔 撐起22個特殊孩子的小課堂

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 申智林

初秋,清晨,湖南茶陵界首鎮。

一輛摩托車,載著兩個人,起起伏伏,顛行在曲折的鄉村公路上。

坐在后頭的,是鎮上中心小學教師陳艷輝,背包背在身上,手臂下夾著黑板﹔前頭穩把著方向的,是她的父親、白洲小學教師陳二文。

此行目的地,是約十公裡外的花甲村。

那裡有個叫小宇的孩子,此刻正扒望在門口,等著父女二人送教上門。

父親陳二文騎著摩托車帶著陳艷輝穿行在鄉間奔忙在送教路上。 郭立亮攝

送教,是國家面向重度、極重度殘疾及其他有特殊需求的少年兒童,推出的一項重要教育舉措,已實行多年。

《湖南省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5年)》明確,以特殊教育學校和定點接收殘疾學生的普通學校為主體,開展送教上門服務,保障不能入校就讀的重度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而陳二文、陳艷輝父女,就是湖南省推動這一行動計劃落地見效的1.7萬余名送教老師群體的其中兩位。

算起來,從2016年9月開始,這已是陳艷輝成為送教老師的第八個年頭,陳二文送教的第五個年頭。平均每年為5到7個孩子送教,包括小宇在內,陳艷輝已經送教過22個孩子。

陳二文、陳艷輝父女給特殊兒童小宇上課。郭立亮攝

一堂課

小方桌,木板凳,堂屋裡,小宇坐得端端正正。不幸罹患先天性腦積水,智力受損,數次手術過后,他沒法像別的孩子一樣,在校園裡奔跑嬉戲,甚至連正常學習都成奢望。

但休學居家,小宇依然對知識的新世界充滿向往。是陳艷輝這樣的送教老師,給他打開了一扇窗。

“地球!”“地球!”

“太陽!”“太陽!”

……

架著小黑板,陳艷輝領著小宇,一個一個地認讀詞語。讀錯時趕緊糾正﹔讀得好時加油鼓勁。

一番調動下,小宇學習情緒高漲,教學進行得很順利。完成認讀環節,陳艷輝趁熱打鐵,從背包裡掏出七巧板,讓小宇拼自己喜歡的物品造型,再根據造型說名稱。等到結束,陳二文再上陣,陪著小宇練習口算,學習用計算器驗証答案。

一整堂課下來,“干貨”很多,盡管接受速度比不上一般的孩子,小宇也並不覺得有負擔。

先學點“硬”知識,接著寓教於樂,再掌握一些包括生活數學在內的認知技能——這是父女二人基於小宇的特點,在送教過程中摸索出來的教學方式。

接受送教的少年兒童,個體差異非常大,因此送教上門的課程設置並沒有統一的課程標准。

“一生一案”,是開展送教上門的一項指導性原則。《湖南省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5年)》也明確,推進差異化、個別化教學,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

這些年,給每個孩子送教前,陳艷輝會基於孩子們的特點和需求,給他們制定一個初步的教學計劃。

比如有的是認知能力偏弱,有的生活技能需求更強,有的身體機能更亟待康復……不同的孩子就從不同側面著手,並隨著送教過程的推進不斷調整,甚至每一堂課內都會根據學生的狀態適時變動。

每次出門,陳艷輝都和父親反復商量,盡可能地把可能用到的教材教具隨身帶上,從身上的背包,到摩托車的行李箱,總是塞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和器材。

“寧可帶多,不可帶漏,孩子們能多學一點是一點。”小小的一堂課,裝著父女二人對孩子們的滿心的期待和愛。

父親陳二文騎行前為女兒陳艷輝戴上頭盔。郭立亮攝

一條路

告別戀戀不舍的小宇,送教的父女二人還得趕往大新村,那裡是之前送教過的另外一個孩子小美家。

車行鄉道上,路邊偶爾會有人熱情地打招呼——常年夾著小黑板給特殊孩子騎行送教,父女二人“摩托車上的小課堂”被很多人熟知,村民們看著親切。

回應的通常是陳艷輝,父親陳二文是一刻不敢分神鬆懈。道路起伏曲折,山風有時掃過小黑板,吹得兩人有些搖晃。

突然,一輛三輪電動車從樹木遮蔽的道岔沖出來,陳二文一扭方向,驚險地避讓開去。

送教之路不輕鬆。陳艷輝送教過的22個孩子中,最遠的家住20多公裡之外的偏僻山村。7年多前,她率先成為茶陵縣較早一批送教老師,“那時候自己沒有車,都是先打‘摩的’去,返回就隻能靠老鄉們順一程,沒有車的時候,隻好邁開雙腿走路。”陳艷輝說。

她已經記不得,多少次壯著膽子,摸黑走在曲折的鄉村公路上——遠處,老鴉在山林啼鳴,近處,青蛙在田野聒噪,間或有車路過,車燈才將前方的路照亮。

父親陳二文騎摩托車載著陳艷輝奔忙在送教路上。郭立亮攝

心疼女兒辛苦,在陳艷輝送教兩年后,父親陳二文給女兒買了一輛輕便摩托車代步,“擔心她剛學會騎車不安全,一開始我就載著她去。”

沒想到,幾回下來,陳二文自己也被送教的過程打動,便毅然申請加入,同樣成為送教隊伍的一員。

湖南的天氣多變,山區尤甚。

陳二文記得,有年冬天去個孩子家送教。去程時,還隻見天上厚厚地積著雲,兩個小時后上完課走出孩子家大門,卻已是遍地冰雪。

那一趟歸程,原本僅需約半小時,父女二人愣是騎了一個半小時,中間還幾次險些滑落路邊水溝和高坡。

頂著烈日酷暑,冒著秋冬冷雨,父女兩人肩並肩,這一送又是五年多,行程達數萬公裡。

因為不想耽誤孩子學習,去年夏天,生第二個孩子的前三天,陳艷輝還在給一個孩子送教﹔生完不到一個月,又奔忙在送教之路上。

“沒辦法,特殊孩子建立信任關系不容易,不是簡單換一個老師就行的。”陳艷輝說。

陳艷輝將自己設計的有愛心標識的服裝送給孩子們。郭立亮攝

一顆心

“小美在家嗎?”陳艷輝照常扯開嗓子先喊一聲。

院子裡的小狗剛作勢要吠叫,就看見一個小女孩踩著“咯咯咯”的歡快笑聲,飛也似地跑出來,一把抱住陳艷輝,嗓子裡囫圇地發出兩個含糊不清的詞——那是獨屬於師生間的“暗號”。

“想老師了對不對?”牽著女孩的手,陳艷輝往屋裡走去。

廚房裡,陳艷輝耐心地教小美生活技能——一個熟練麻利地切菜備菜,一個異常認真地洗鍋翻炒。不時傳出開懷的大笑。

別看現在如此親昵,要走進一個特殊孩子的內心,可不容易。

陳艷輝至今記得,她上大學時走進福利院,就感受到特殊兒童的復雜又渴望被關愛的眼神。但7年多前第一次參與送教上門時,她嘗試了許多辦法,都沒能跟接受送教的孩子說上一句話,“哪怕我帶了糖果,都沒辦法吸引她開口。”

后來,陳艷輝一邊翻閱了大量資料,學習溝通技巧﹔一邊利用上門的機會,先跟孩子的家長敞開內心交流。一來二去,孩子慢慢放下了心理的防備,從插一句話開始,到逐漸樂意配合學習,6個月后,看著那個孩子歪歪扭扭地寫出了自己的名字,陳艷輝一下子將心中所有的情緒釋放出來。她感到,與特殊孩子們打交道,既溫暖了他人,又治愈了自己。

陳艷輝與父親陳二文離開小宇家。郭立亮攝

“送教這一路,是累並快樂著。”陳艷輝說,“在送教過程中,我也收獲了很多溫暖。”

有時候是孩子們的一張笑臉,有時候是教師節的一句祝福,有時是孩子們自己舍不得吃卻要留給她的一顆糖。

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都在接受送教的過程中感受並表達真心和善意。

8年時間,一車、兩人,送教父女和22個特殊孩子的溫暖之路,還在延續……

人物檔案:

陳艷輝:曾獲“全國美麗青年鄉村教師”“湖南好人”“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2023年,獲評“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提名獎。

總策劃:吳齊強

本期統籌:顏珂

文字作者:申智林

視頻腳本:申智林 吳茜薇

視頻攝像:林則梁 張銳濤

視頻剪輯:吳茜薇

出品: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人民網湖南頻道

投稿郵箱:rmrbkhdhnpd@163.com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