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健康

傳播超3億次的眼健康科學紀錄片 講眼睛的故事

2023年09月18日21:44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返回首頁

日前,逾萬名眼科行業專家、學者代表雲集長沙,出席第二十七次全國眼科學術大會(CCOS2023)。會上,不少與會者在分享視覺科學最新研究成果之余,也注意到了8月28日至31日上映的這部科學紀錄片——《眼睛的故事》。“這是我國首部眼健康科學紀錄片,以此喚醒更多人關注眼健康,意義重大。”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副會長、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總院長唐仕波教授說。

《眼睛的故事》共4集總時長100分鐘,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指導,湖南衛視、芒果TV、人民日報視頻客戶端視界聯合出品。美蘭德數據顯示,播出以來,紀錄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融合傳播影響力居全網紀錄片第一,節目傳播超3億次,美譽度95。節目播出在CSM全國網平均收視率0.14、份額0.65%﹔歡網同時段非劇類項目同時段排名省級衛視第一。

“我有一個夢想”

超3億次傳播,這一收視效果令唐仕波有些驚訝。作為眼底病領域的知名專家,他參與了《眼睛的故事》拍攝,“我原以為傳播量可能會上億,沒料到居然超過了3億次。”

唐仕波覺得,《眼睛的故事》宣傳片中的幾句台詞,精准解讀了拍攝初心:“每個人都有眼睛,但我們常常對它視而不見,眼睛的構造是什麼樣的,它怎樣幫助我們實現看見,在被電子產品充斥的今天,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眼睛?”“讓老百姓了解眼病知識,將眼病預防落實在‘未病’階段,這是我們所有眼科醫生的夢想。”

失明是什麼樣的體驗?日常工作中,唐仕波常向患者提出這個問題,“如果先天失明,根本不知道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將是一輩子的遺憾。成年人失明,痛苦程度常人難以感受。”他提到,研究生入學,他上的第一堂課是“盲目體驗”,要求學生蒙上眼睛走3分鐘,“我想讓他們真正體會到眼健康的重要性”。

據國家衛健委最新數據,2022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高達53.6%。今年6月發布的《青光眼綜合防治管理白皮書》顯示:我國是世界上盲和視覺損傷患者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人群青光眼患病率達2.58%,約佔世界青光眼患者的四分之一,致盲人數達567萬。

唐仕波認為,上述數據充分說明了眼健康科普的緊迫性,“經常遇到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的病人,比如一隻眼睛看不清,由於缺乏眼科知識,沒當回事,甚至還開車,直到另一隻眼睛也出現問題,才來檢查,結果是青光眼,追悔莫及。”

前段時間,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整形眼眶病學組副組長、愛爾眼科四川省區常務副總院長孫豐源教授也遇到了這樣特殊的病人。一位來自邊遠地區的婦女,抱著孩子來看病,腫瘤引起眼球凸起,比正常人高出足有十厘米。“我問她怎麼到現在才來?她說,反正眼球會一直長,索性長大些再做手術。”

“如果提前了解到眼科常識,他們會不會及早治療?”孫豐源說,面對類似病人,他經常扼腕嘆息。他也參與了紀錄片拍攝,“希望被更多人看到、知道,出現哪些問題是眼睛在示警,在喊‘救命’,能夠早一些關注、早一些醫治,而不是到了較難治療的程度才前來就診。”

6歲的萌萌(化名)暑假期間主要由老人帶,整天不是看平板電腦就是玩大人的手機,老人也管不住孩子。最近,萌萌的媽媽劉女士到長沙愛爾眼科醫院配眼鏡,醫生了解到他們夫妻都是高度近視,提醒她一定要盡早關注孩子的眼健康。

醫生的話引起了劉女士的重視,於是帶孩子到醫院做了視力檢查。經過散瞳驗光,萌萌的右眼+1.25D、左眼+1.00D,數據顯示沒有近視。可正在劉女士長舒一口氣的時候,醫生卻提醒她,通過眼軸長度檢測,孩子的眼軸已經過度發育,達到了24.5毫米,相當於正常曲率情況下,約-2.00∼-3.00D(即200∼300度近視),但因為角膜曲率比較平,近視度數才被掩蓋了。而且萌萌的遠視儲備值隻有0.75,容易過早出現近視。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楊智寬教授介紹,在眼視光門診通過檢查、預測,發現了不少“藏”著近視的兒童,他們目前視物清楚驗光正常,但眼軸長度和遠視儲備值已經偏離正常值很多,必須及時干預。“對於青少年近視防控而言,眼健康科普尤為重要,因為在近視預防上花1分錢,產生的效益比在治療上花的1分錢大無數倍。”

兼職“翻譯家”

唐仕波、孫豐源都是第一次參與科學紀錄片拍攝。《眼睛的故事》由18位全國知名眼科專家組成“出鏡”團隊,其中15人來自愛爾眼科。“足有大半年時間,我們一直在反復打磨台詞”,楊智寬說,“出鏡”團隊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擔任“兼職”翻譯,把醫學專業知識“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百姓語言。

《眼睛的故事》一共分為四集。第一集從眼睛生理構造、成像原理展開,第二、三、四集則分別根據不同眼部構件的變化,而引發的干眼症、白內障、青光眼、遠視、近視等與大眾相關的眼部疾病出發,講解預防、治療眼部疾病的相關知識。

18位醫生按照各自專長,分工負責不同的章節,不斷推敲怎樣將“高冷”的知識解毒即精准又有趣?執行制片人李玉燕回憶,“翻譯”的難度很大,直到正式錄制的最后一刻,還在修改台詞。“全世界沒有誰用100分鐘去梳理眼睛的故事,這是史無前例的。不能沒有‘門檻’,失去醫學的嚴謹性﹔更不能‘高門檻’,不能讓人看不懂,所以我們要在科學性和趣味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李玉燕說,不停腦力風暴,激蕩出不少火花。比如青光眼初始無痛無覺,基本感覺不到,專家們形容為“偷走視覺的殺手”。還有“眼球形狀若變成橄欖球,即有一面的彎曲程度不一樣,就會發生散光”,以及“白內障發生在晶狀體。光線通過晶狀體,投射到視網膜上的影像,像透過結霜或起霧的窗戶一樣模糊不清”等等。令她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第一集“眼睛的生理構造”。

“最開始的腳本,我怎麼讀都覺得不行,專業性太強,晦澀難懂。”她回憶,她和專家們熬了一個通宵,終於找到一個有趣的角度,通過照相機工作原理結合“闖關游戲”,講述眼睛是如何“看見”的,“用照相機的工作原理模仿眼睛的成像原理,講述光在眼睛裡怎麼一步步闖關,成像。”

這個角度,令楊智寬眼前一亮。他在第一集中三度出鏡,講解光在眼睛中的“闖關”之旅。“年輕的時候,我們的晶狀體是透明的,光線全部都能夠穿過去。隨著年齡的增加,它慢慢地就變成不透明了”,他說。晶狀體有彈性,會自動調節厚度,為了看清近處的物體,它會變厚﹔看遠處時,它則變薄。一旦晶狀體本身的透明度下降,或者彈性減弱,就會看不清。

楊智寬還有一個身份——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專家宣講團成員。去年,他在愛爾眼科拉起一支隊伍——國內首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博士宣講團”。談及建團初衷,他表示,“上網課成為很多孩子的日常學習方式。但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近距離看電子屏,尤其是小屏幕,對視力影響大,所以這幾年因上網課而導致近視度數猛增的情況不斷出現。如果能更早地讓更多家長知道如何正確使用電子屏上網課,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孩子度數增長。我們希望,通過廣泛開展科普宣教,讓全社會都知道如何正確做好近視防控工作,真正降低近視發病率。”

“博士宣講團”由22名資深博士組成,楊智寬說,成為“博士宣講團”的成員,不僅要有豐富的醫學知識、精湛的醫療技術、深厚的人文關懷,還必須會做科普宣教。“要懂得針對不同的特定的人群,將復雜的醫學問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清說透,這非常重要。”

難的不僅僅是“科”,更有“普”

這幾天,李玉燕經常刷評論區留言,看到不少網友點贊, “這個科普片上線得太及時了!剛好開學用得著”﹔“這樣的紀錄片多來一點吧,非常適合學生”。

她感覺,台詞打磨、兼顧科學性和趣味性,相當於科普中的“科”﹔運用公眾易於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推廣,則是科普中的“普”,“‘科’不容易,‘普’卻更難。我們希望讓大家知道,讓更多人知道得更多。播出只是第一步,后續相信眼科醫生們都是宣傳員。”

楊智寬就是這樣的“醫生宣講員”。近日他經常推薦這部片子,“老年人渴望了解的白內障、青光眼、眼底病,白領想了解的干眼,兒童、青少年應該了解的近視眼、弱視,片子裡都有。從我的專業角度來說,特別希望推薦給家長看一下。”

李玉燕關注到,近年來,愛爾眼科做了不少眼健康科普嘗試,比如《超級“眼”說家》線上欄目,兒童舞台劇《瞳夢國奇旅》等等,“這次拍攝跟愛爾眼科合作,一方面是他們擁有龐大的專家團隊,可以提供學術支撐,另一方面就是他們有比較豐富的眼健康科普經驗。我們看到他們經常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比如數次到我們單位,開講座辦展覽。”

前不久,漢中愛爾眼科醫院邀請40余組家庭,觀看了《瞳夢國奇旅》。家長李女士說,舞台劇講述了主人公“愛寶”幫助好朋友“大眼仔”恢復能量,尋找“超能神器”——5P護盾之旅的故事,旅途中,他們遇到了“手機怪”“平板怪”“瞳夢國國王——食睛獸”等各種角色和挑戰,“用游戲、歌舞、問答等方式講解近視防控知識,生動有趣,孩子們很愛看,邊看邊笑邊收獲眼健康。”

今年愛眼日,各地愛爾推出了以“看見自己,更看好自己”為主題的眼健康科普展,活動現場“植入”了、“來找大不同”、“憤怒的小鳥”等護眼互動游戲,孩子們用彈弓道具,可以將“吞睛獸”們一一打落掉地。

在李玉燕看來,《眼睛的故事》只是一個“導讀”,“一共隻有100分鐘,不能囊括所有。”

唐仕波也覺得意猶未盡,“眼健康科普是一個大課題”,他表示,近年來我國高度關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眼健康科普水平明顯提升,但仍有進步空間。“很多年前有部電影《人到中年》,潘虹主演了一名眼科醫生。類似涉及到眼健康的影視作品非常少。產檢中有唐氏綜合症的篩查,但是白內障等眼科疾病也有一定程度的遺傳因素,是否可以納入到產前篩查?這些也許都是我們未來的努力方向。”

楊智寬同樣認為,眼健康科普局面整體好轉,“不少家長定期帶孩子測眼軸,這就是科普的效果。”但是網絡科普宣傳有碎片化傾向,“是不是可以推出一個認証功能,幫助網友們方便快捷的查詢到正確權威的信息?這更有利於眼健康科普宣傳。”(王姝、茜穎)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