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文旅

播撒科研“種子”,聆聽“科學之聲”

——中南大學軌道交通科普基地工作紀實

2023年12月10日10:40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用吹氣球解釋宇宙膨脹、用動畫說明雙縫干涉實驗、在鏡子前演示宇稱不守恆定律、把飯后剩下的骨頭還原成模型來普及古生物學……在各大短視頻平台,許多極具趣味性的科普引人關注,讓不少網友感嘆:“原來科學這麼有趣!”

近日,常德芷蘭實驗中學的同學們來到中南大學軌道交通國家科普基地,感受中國速度,體驗飛馳人生。

鋼鐵、力能、機械,是這裡的標簽﹔軌道、線路、方向,是這裡的脈絡。在軌道交通科普館,師生們通過宣傳片,了解軌道交通學科發展歷史、軌道交通空氣動力與碰撞安全技術國家創新團隊的科技創新故事。

中南大學軌道交通科普基地,將線上的科普“搬”到線下,為青少年奉上了一份豐盛的科普大餐。在實際操作體驗中,不斷激發著孩子們的探索熱情。

創建科普基地,為青年帶去“科學之聲”

中南大學軌道交通學科歷來重視科普工作,並逐漸培養了一支能獨當一面的大學生科普志願者隊伍,2016年至今志願者規模超400人。目前,正在服役的大學生志願者隊伍56人,博士生2人,碩士生9人,本科生45人。隊伍年均接待參觀60次,年均接待參觀人員5000人次,其中2022年獨立策劃組織接待400人大型參觀5次,2023年接待1000人以上大型參觀2次。

此外,隊伍也致力於讓科普更加“平易近人”,緊密結合國家中小學減負的大方向,積極承擔各類社會實踐接待工作,下至幼兒園的小朋友,上至學生家長,基地都會打磨出適合各個人群的講稿,絕不走形式,講空話,讓科普工作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如貼合小學生的理解水平,推出“視聽說畫”等特色活動。

同時,發揮基地的社會作用,與企業聯合承擔鐵路行業新職員的基礎培訓工作,依托特有鐵路精神,承接各類黨建活動,更好更大范圍的開展科普工作。

科普基地學生志願者隊伍一致認為轉換科普思路,將厚的學問變薄、深的學問變淺,融入日常生活點滴,既有時事的熱度,又有理性思考的高度。新穎有趣的活動不斷涌現,科普工作也就煥發更強大的生命力。

修煉內功,讓科普知識入腦又入心

基地鼓勵隊員們參加基地的日常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切實提升科普能力。2023年基地總計開展培訓6次,試講6次,5個科普場所均接待超過60次,人均講解次數10次。

隨著講解次數的增多,大部分隊員會出現“想當然”的情況,對著低年級的學生想當然的認為高深的知識參觀者都可以明白,想當然的認為一些細節可以跳過,想當然的認為一些參觀地點沒有必要前往,從而降低科普成效。因此,隊伍會不定期舉辦“換位置”活動,讓隊員們扮演不同階段的參觀人員,不斷完善自己的講解內容,提高講解水平。

沉下心去尋找最初始的狀態,讓越來越多習慣於高深知識的學生們學會了換位思考,隊伍才能提供給公眾更好的參觀體驗,而不是照本宣科、泛泛而談。

為了提升隊員及公眾科普熱情,基地舉辦2023科普講解大賽,廣泛動員基地隊員參加,並對表現優異同學給予獎勵,同時推薦參與全國科普講解大賽﹔聯合中南第二附屬小學舉辦202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主題科普活動,讓隊員自己設計活動,幫助其增加科普活力與動力﹔舉辦2023年全國科普日活動,通過讓參觀人員評選人氣講解員的方式檢驗講解隊員水平。

在各類特色活動中,科普隊員可以盡情展現自己的實力,同時設置的獎勵機制將形成正反饋,不斷促進基地隊員成長與進步,不斷推進高水平高素質科普隊伍建設。

基地隊員要做先行者、引領者,持續秉持想干事的態度,歷練能干事的本領,強化干成事的決心,敢於在前人沒有走過的地方開山劈石,確保發展勢頭不降、活力不減,助力中南大學軌道交通科普基地發展的優勢更優、特色更特、強項更強。(彭勇 宋曉東 黃啟萍)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