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繪出財源建設逆勢上揚“曲線圖”

1-11月,制造業稅收入庫1.5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7%﹔1-11月,全縣年納稅額超200萬元的重點稅源企業共入庫地方稅收8.85億元,增長14%……12月8日,隆回縣財源建設形勢分析會上,面對逆勢增長的財源建設成績單,全體財源辦工作人員感慨不已。紛紛表示,瞄准“雙增進位”杠杆有效破解了財源建設增長難題。所謂“雙增”,是指產業增量、財源增收﹔所謂“進位”,是指縣域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全省位次前移。
隆回縣轄25個鄉鎮(街道)、572個村(社區),總人口130萬人,財政供養人口2.97萬人,是典型的人口大縣、農業大縣和財政窮縣。財政自給壓力大,人均GDP增速緩慢,產業層次較低、重點骨干稅源不多等財源建設短板弱項突出。對此,該縣圍繞《湖南省2023年度市縣財源建設真抓實干督查激勵實施辦法》,提出“雙增進位”目標,相繼出台《隆回縣打好發展“六仗”總體方案》《隆回縣落實2023年省人民政府真抓實干暨財源建設績效考核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抓手。
在“雙增進位”具體攻堅行動中,該縣巧用“五法融合”推動工作:
財稅收入方面,做實“加法”。壯大骨干稅源企業,瞄准重點企業項目,建立健全骨干稅源企業定期會商、信息共享、部門協同等相關機制。聚集產業園區效應,圍繞《關於促進隆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規定》《隆回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20條(試行)》等政策性文件,縣財政在過去每年安排4500萬元工業發展引導資金的基礎上,今年再增加5700萬元,全力支持園區企業進行技術升級、拓展品牌、開拓市場。強化畝均效益管理,將“畝產效益”持續落實到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中,以信息化手段為“推手”,建設縣、園區、企業三級“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大數據平台,按主題、部門、區域進行分類分級共享,分檔建立“企業體檢檔案”。深挖“三資”潛力,瞄准問題導向,精准出台《關於促進全縣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首屆房地產交易展示會有關優惠政策的通知》《風力發電稅收管理指南》等惠民文件,通過騰籠換鳥、空間換地、機器換人、管理增效等舉措逼出土地含金量。1-11月,入庫增量房銷售契稅達5452萬元,同比增收2171萬元,增長66%。累計入庫風電稅收1976萬元,同比增收14%。累計盤活閑置土地3宗137.5畝,批而未供土地6宗232.12畝,低效利用土地9宗計388.76畝,實現土地出讓收入8.2億元。
一般支出方面,做細“減法”。印發《隆回縣零基預算改革實施方案》,從“零”開始 ,分類制定零基預算單位經費保障辦法,打破基數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將統籌節省出更多的資金支持“三高四新”財源建設工程和產業發展。2023年預算壓減一般性支出0.5億元,收繳財政逾期存量資金0.9億元﹔落實減稅降費政策,1-10月,全縣新增減稅降費0.97億元,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促進形成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的良性循環。
特色產業融合方面,做精“乘法”。全力做好文旅×多產業融合發展文章,按照“弘魏源志、打花瑤牌,掘灘頭寶、亮向家村、建美麗城”的文旅發展思路,發揮政策引導,出台《隆回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雪峰山高山台地鄉村民宿管理辦法(試行)》《“引客入隆”獎勵辦法(試行)》等政策文件,為全縣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年初以來,累計整合各類資金3.03億元,實施交通、文旅、景觀提質、民居改造、電力通訊、生態環保等文化旅游產業項目59個。政府投資有效帶動民間投資,雪峰山山地度假、魏源故裡旅游開發、龍瑤幽谷等七個大項目共投入達9.2億元。在第二屆邵陽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上,隆回雪峰山山地度假旅游區項目等20個重點文旅投資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40.11億元。同時,將《早安隆回》的“網紅流量”變成隆回文旅產業的“長紅密碼”,建成袁樹雄工作室,舉行“智匯瀟湘·才聚隆回”2023人才面對面活動,袁樹雄獲獎勵資金100萬元。壓茬推進實施“文旅+音樂、文旅+產業、文旅+鄉村、文旅+康養”等融合工程,並安排袁樹雄同志參加一系列社會公益活動。今年1-11月,全縣財政收入16.04億元,同比增長19.82%。第一產業稅收增長113%、第二產業稅收增長83%、第三產業稅收增長7%。旅游直接帶動行業的稅收收入為4080余萬元。
優化環境方面,做好“除法”。推行“縣領導包企業、單位聯企業、黨政干部助企業”“三聯”工作機制,1-11月,縣級領導為企業解決疑難問題80余個,化解矛盾糾紛45起。實行企業反映有專區、交流合作有專場、重拳出擊有專途、監督整治有專項“四專”工作法,1-11月,零距離聽取企業家心聲,共為園區企業開展專項招聘會達12場次,有效解決了園區企業招工難問題。組織開展“問需於企·春暖三湘”關稅調研活動和“破冰突圍,推動財源建設高質量發展”大調研、大討論,營造“人人關心財源、事事事關財源”的財源建設工作氛圍。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現300件事項縣級“一件事一次辦”全覆蓋,拓展“互聯網+”應用,審批環節實現提效40%。大力開展“三送三解三優”行動,圍繞企業缺動力、缺經費、缺人才等難題,為園區三百科技、潤達科技等企業梳理解決困難50余件。通過組建省、市重點項目推進專班開展“產業大發展、項目大推進、環境大優化、工作大提升”大比拼專項行動,對項目實行領導靠前、班子包干、干部包點的責任機制,倒排工期,嚴格考評獎懲。1-11月,高新區共完成技工貿總收入9.2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9.85%﹔完成工業總產值222.4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78%﹔新增開工企業32家﹔新增投產企業27家。
稅費精誠共治方面,做好“綜合法”。堅持機制共建、攜手共管、信息共享。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財政保障”的工作機制和稅費服務網格化管理機制,打造“稅費+鄉鎮(街道)+村(社區)+綜治”四位一體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為全縣25個鄉鎮(街道)配備了120名稅務網格員、480名社區網格員,累計服務122萬人次,引導征繳稅費3.2億元。財政局、稅務局和各建設單位強強聯合,先后出台《隆回縣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建筑業稅收一體化管理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全面加強全縣財政投融資項目的稅收控管、對建安等行業的立體監管,1-11月,全縣建安行業入庫增值稅12498萬元、企業所得稅3570萬元、環保稅372萬元。聯合各單位進行成品油整治專項行動,安裝加油站稅控機101台,收繳成品油稅費352萬元,同比增長10.1%。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全縣66家單位涉稅信息,採集145項信息數據共計97.62萬條。今年分析平台數據查獲一起以“合理避稅”為噱頭的“稅收籌劃”股權轉讓迷局,成功入庫一筆高達1366.03萬元的個人所得稅及印花稅。(肖 霄 陳立朋 劉 赟 陳志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