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湖南寧遠縣“三區一振興”協同發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2023年12月30日11:41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綠水青山美如畫。彭曉葵攝
綠水青山美如畫。彭曉葵攝

泠江奔流,演奏鏗鏘發展交響。

九嶷聳立,見証日新月異征程。

這是一座詩意靈動、夢想飛揚的城市,砥礪前行譜寫為民樂章。

扎實推進“走找想促”活動,大興調查研究,堅持人民至上,全縣通過調研發現問題883個、解決問題828個,實施19件49項省市重點民生實事,新增城區公辦學前學位190個、床位200張、停車位696個,完成農村改廁2320戶,改造老舊小區17個、農村危房148戶,新(改)建農貿市場4個……細細聆聽,干群一家親的好評點贊響徹寧遠。

這是一座活力迸發、豪情滿懷的城市,櫛風沐雨鑄就輝煌篇章。

持續深化“三定三比三創”賽馬比拼活動,全面落實“一指兩單三庫四機制”工作方法,致力“三區一振興”主攻陣地,謀劃推進“六個十大項目”,全年鋪排重點項目121個,完成投資118.5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9%,鋰電材料產業入選全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放眼望去,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澎湃三湘。

一路風雨一路歌。今年來,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部署,全面落實“三高四新”美好藍圖,主動融入“一核兩軸三圈”經濟格局,錨定建設永州南部經濟發展軸區域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以“走找想促”活動為抓手,堅持學習開頭、調研開路、實干開局,聚焦民生所盼、治理所困、發展所需,朝著打造“四個中心”、致力“三區一振興”的目標闊步前行,榮獲6項國家級、11項省級榮譽,省委省政府通報嘉獎1次、省級以上肯定性批示和經驗推介10次,為在全省版圖中增加永州分量作出了寧遠貢獻。

如今,特色產業遍地開花、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民生福祉節節攀升,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吹出九嶷大地朝暉滿園。

繁榮城區 激活縣域發展潛能

用心理順社情民意,用情為民排憂解難,才能讓人民幸福感更高,城區發展更繁榮。

“困擾我們多年的雨水內澇、污水橫流等問題,都被有效解決,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談起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帶來的新變化,桐山街道馨園小區的劉阿姨十分高興。

馨園小區共有居民95戶,是2023年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小區通過“基層黨建+”,發動黨員、志願者、居民群眾拆除違建鐵棚1200多平方米,完成樓道粉刷1000多平方米,實施雨污分流改造2000多米,新建公共停車位40多個以及部分適老適小設施,群眾愁心事、煩心事得到全面解決。

不止於此。今年以來,寧遠縣持續提升城市能級,致力走好走穩區域共興、城鄉融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有聲有色——

新一中、新職業中專、十三小、新政務中心相繼投用,縣中醫醫院整體搬遷、縣人民醫院門急診醫技綜合大樓建設穩步推進,縣人民醫院順利通過三級醫院復評審。

“一水兩園”片區開發扎實推進,印山湖、印山公園將在春節前向市民開放。崇德路實現通車,印山集貿大市場按期建設,完成背街小巷改造81條,改造安置小區4個,建成新能源充電站8處,加裝住宅電梯78台,城鎮化率達到50.3%,入選全省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試點名單,九嶷時代廣場入選全省“首批夜間消費聚集示范區”。

值得一提的是,寧遠縣注重城鄉融合,著力促進均衡協調發展,改造延伸城鄉供水管網38公裡,建成縣域燃氣管網96公裡,開通4G基站290個、5G小區737個﹔完成農村公路安防設施223.7公裡、農村公路提質改造43.6公裡,“廈大公路”獲評“湖南省最美農村公路”,躋身“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建成農村小水源工程235處,除險加固小型水庫15座,實現縣域發展成果共建共享。

一串串鮮活的數據,一項項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蘊含著寧遠行穩致遠的發展新思路。

做大園區 提升縣域發展實力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營商環境是投資“風向標”、發展“晴雨表”,寧遠縣領導班子深諳此道。

“客商急著入駐新廠房,等不起!”今年11月中旬,縣委書記胡勇剛在寧遠高新區走訪調研,發現高爾夫產業園施工進度不及預期,當即交辦施工單位負責人,“要按照預定時間節點,加大施工力量,盡量把工期往前趕!”

努力把企業“盼的小事”變成政府“干的實事”,是寧遠縣黨員干部的共識共為。

近年來,寧遠縣堅定不移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對標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全面落實園區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五個主導”,加快推動園區轉型升級——

圍繞“一主一特”產業體系,持續延鏈、補鏈、強鏈,重點打造新能源新材料(鋰電)主導產業、輕工紡織(高爾夫用品)特色產業,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和輻射帶動功能。

深化園區招商體制改革,落實招商引資“十一條”、優化營商環境“二十條”,持續深化“紓困增效”“企業賦碼”“政企夜話”“電視問政”,拓寬“一件事一次辦”改革范圍,打造以降本增效為核心的“舜(順)心辦”營商品牌。

強化畝均效益,樹立“以畝均產出論效益”的鮮明導向,堅持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持續深化空閑土地、閑置廠房、不規范補貼清理,逐步提高地均投資強度和稅收效益。

數據無言,數字最有力。簽約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26個、合同引資61.88億元,積發時代、米特半導體等17個項目相繼竣工投產,成功入統“四上企業”16家。

簽約落地鋰電企業12家,投資26.5億元,明年可新增產值50億元以上,形成第一個“百億級”產業﹔簽約落地高爾夫用品企業14家,投資11.7億元,建成標准廠房9.7萬平方米,初步形成集群效應。

高新區畝均效益超過18萬元/畝,榮獲全省先進園區。永州南部算力中心建成投用,為全省第一個縣級算力中心,入選全省第二批創新型縣建設名單。

當前,在做大園區的大道上,寧遠以奔跑的狀態篤定前行,展現出蓬勃生機。

扮靚景區 擦亮縣域發展名片

雲涌九嶷山,文旅融合興。文旅融合是大勢所趨,如何解決文旅融合發展中的煩心事、困難事,寧遠縣從容應答。

6月18日,近300名企業家代表、各界嘉賓齊聚九嶷山舜帝陵,隆重舉行“萬商朝舜”啟動儀式,弘揚舜德文化,共鑄誠信偉業。

10月1日,“九嶷星光·篝火燃起”音樂晚會現場,游客在星空下沉浸式享受音樂盛宴。

11月18日,2023年中國戶外健身休閑大會(寧遠站)在寧遠九嶷山景區開幕,近2000名戶外運動愛好者參與這場兼具健身、賞景和感受民俗文化的文旅體驗。

“這裡山奇、水秀、洞異、林幽,交通便捷、配套完善,讓人乘興而來、盡興而歸。”來自廣東清遠的張先生對九嶷山景區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贊賞有加。游客好評如潮的背后,是寧遠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致力打造文化旅游中心的不懈努力。

對全域旅游發展的新形勢、新機遇,寧遠縣積極融入全市“一心雙核一帶三板塊”旅游空間格局,突出“一城兩片”,做好文化、生態、旅游三篇文章,推動文旅產業提檔升級——

突出九嶷山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文旅一號工程,引進文旅產業項目3個,總投資4.6億元﹔推出“舜風來潮·當燃九嶷”系列體驗產品,成功舉行癸卯年全球湘商祭舜大典、中國戶外健身休閑大會﹔九嶷山景區奪得創建國家5A級景區“入場券”、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九嶷山舜帝陵獲評“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寧遠縣入選“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遠縣聚焦生態文明,筑牢生態屏障,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一體落實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統籌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治理,開展候鳥保護三大專項行動。全縣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96.9%,持續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完成40處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6個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2個污水處理廠擴容,水質綜合指數排全省第9位﹔營造林3.5萬畝、建設省級生態廊道4420畝,認定挂牌古樹名木近3000株。

一幅文生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實景圖正在九嶷大地徐徐展開。

振興鄉村 共享縣域發展成果

向下扎根,方能向上成林。

寧遠縣聚焦現代農業主抓手,錨定建設農業強縣目標,縱深推進“一中心五片區”示范工程,走出了一條具有寧遠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圍繞“稻油煙柑、豬牛兔魚”等農業特色產業,寧遠縣加快培育“鴨鴿魚兔肉”等預制菜全產業鏈,完成糧食種植72.89萬畝、總產量32.05萬噸,出欄生豬101.53萬頭,新增規模養兔基地3個、工廠化循環水養魚基地2個﹔種植烤煙8.79萬畝,產量21.43萬擔,穩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第一產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4%、4.6%,均排全市第一﹔入選全省農村創業典型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同時,寧遠縣持續鞏固脫貧成果,消除風險監測對象76戶245人,易地搬遷后續扶持暨以工代賑工作在全省作典型發言﹔持續擦亮鄉村名片,“一核兩廊三圈四園”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程取得實效,灣井鎮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周家壩村、下寨崗村榮獲全省“和美鄉村”首批優秀村庄規劃典型案例。

此外,面對基層治理所困,寧遠縣推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四促四強”機制,通過“促人員下沉強擔當、促權責下沉強效能、促資源下沉強基層、促服務下沉強作風”,推動人員、權責、資源、服務下沉基層一線,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推行“五心五訪”機制,建立“民呼我為”平台,通過“熱心接訪聽民聲、細心下訪紓民困、耐心約訪解民憂、愛心走訪惠民生、真心回訪暖民心”,將初信初訪、訴訟平台、問題解決、積案化解、辦理回訪等環節形成信訪工作閉環。全縣來信來訪批次、人次同比分別下降21.88%、24.8%,初信初訪事項一次性化解率達95%以上,綜治民調全省排名躍升至19位。

一件件矛盾糾紛的迎刃而解,提升了人民群眾“滿意度”,跑出了鄉村振興“加速度”。

大道如虹踏歌行,筑夢路上再出發。寧遠縣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時不我待的奮斗激情,乘勢而上、奮力趕超,堅持“四下基層”,深化“走找想促”,努力在做強做優縣域經濟上闖新路、展新姿,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作出寧遠貢獻。(胡紅燈 鄭明輝 駱力軍 柏潤)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