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為生活“加溫” 湘江新區以民生實事繪就“幸福圖景”

2024年01月19日15:4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途經已拉通的桐梓坡片I-1支路,目之所及,嶄新的瀝青路面透露著沉穩之感,與白色的智能路燈相得益彰,川流不息的車輛行駛在通暢平穩的路面之上,正是一派熱鬧景象。難以想象的是,這裡也曾因是“斷頭路”而制約著附近居民們的出行。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市民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實現便利出行的改變,是湖南湘江新區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真心誠意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的生動注腳。

自“走找想促”活動啟動以來,湘江新區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持續改善民生,以一樁樁“關鍵小事”彰顯為民情懷,讓百姓感受到了“家門口的幸福”,在湘江西岸繪就出一幅“幸福圖景”。

便民,小車位裡的“大民生”

“這個停車場也太酷了,現在和家人在節假日來這附近玩的時候再也不用到處找車位了,以前人多的時候我們在這很難找到一個好車位。”提到楓林三路上一處新建不到半年的停車場時,湘江新區市民王先生開心地說道。

王先生口中的新建停車場,位於楓林三路上的歡樂頌奧特萊斯,此處由於人流量密集、公共停車位較少,停車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附近的市民群眾。

改變始於2023年8月,作為2023年湖南湘江新區新改建的停車場項目之一,這個兼具現代感與科技感的停車場在當時正式投入運營,醒目的藍黃色調、全自動智能立體停車位、嶄新的塑膠地面......420個開放的車位,極大緩解了歡樂頌奧特萊斯附近的停車難問題。

隨著城市迅速發展和機動車保有量激增,停車“一位難求”已然成為城市發展中的“必答題”。

如何“作答”?湘江新區堅持以調查研究為本,聚焦停車供需矛盾,積極提出解決方案,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早在2021年,長沙全面推進解決停車難治理停車亂兩年行動計劃。湘江新區高度重視,迅速行動,成立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岳麓區)靜態交管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出台多個文件,以醫院、學校、商圈、園區等區域為重點,對停車矛盾突出的區域進行專項治理。據湘江新區開發建設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至2022年間,湘江新區共完成新、擴建停車場123個,新增87639個停車泊位,有效緩解了區域內停車難題。

如今,伴隨“走找想促”活動深入推進,面對車位“必答題”,湘江新區依然步履不停。

新區開發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底,新區2023年新增停車泊位36307個,完成率103.7%﹔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578個,完成率157%,提前兩個月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如果說增車位是解決停車問題的“規定動作”,那麼優化車位管理模式、暢達泊位信息便是解決停車問題的“自選動作”,湘江新區充分運用“智慧停車”技術,不斷提高車位利用效率。

“現在來這裡爬山太方便了,打開‘長沙易停車’APP,在地圖中搜索岳麓山西大門,就可以看到停車場的實時停車信息。”如今,不少市民游客發現,岳麓山西大門停車越來越便捷,節省了不少出行時間。

據了解,2023年9月,湘江新區將岳麓山西大門停車場接入城市停車平台“長沙易停車”APP平台,提供信息共享、查詢方便、預約停車、一鍵導航、快捷支付等“一站式”停車服務,有效解決車位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車位周轉率。

到2023年底,湘江新區既有的754個公共停車場數據,都已錄入“長沙易停車”APP,實現停車需求與車位資源的實時匹配、動態管理,車位利用效率不斷提升,群眾出行更便捷、更高效。

惠民,岳麓山下“好讀書”,學校建在“家門口”

“如果這所學校沒有建好,我上學的距離有七八公裡,現在我每天隻要出了家門,就可以到達學校。”長郡麓谷中學的初一學生張同學對於上學距離的改變深有感觸。

位於湘江新區的長郡麓谷中學2023年秋季剛剛開學,附近有漢唐世家等不少新建居民小區,得益於“適當超前”的學校建設,開學時間與小區居民入住時間做到了同步,張同學便是受益學子之一。

作為中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湘江新區以超210萬的直屬區人口成為全省第一人口大區,不僅青年人佔主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也逐年遞增。

在推進“走找想促”活動深入開展過程中,湘江新區堅持教育工作優先發展,聚焦學位規劃不足、學校建設進度與城市開發速度不匹配所導致的學位供需矛盾,真誠回應群眾的“急難愁盼”。

湘江新區教育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為應對迅速擴張的優質學位需求,新區在用地上優先規劃、財力上優先投入,高標准規劃、設計、建設,扎實推動一系列教育民生工程實施,力爭建好學生、老師、家長滿意的學校。2023年,新區教育經費投入同比增長近40%,其中一半以上用於學校建設。

2023年,湘江新區新開15所中小學校、8所公辦幼兒園,擴充學位3.2萬個,有效緩解了部分片區學位供需矛盾。

在規劃上,充分考慮交通、環境、公用設施等要素,確保學校布局在最合適的位置、最方便學生入學的區域。按照居民集聚區周圍1000米范圍內一所中學、500米范圍內一所小學的“適當超前”理念,湘江新區范圍內已建成中小學近兩百所,擁有30萬個中小學位。

如2023年建成投用的長郡麓谷中學、周南梅溪湖映日學校等中小學,以及江山帝景、保利海德等幼兒園,均依小區而建,真正把學校建在“家門口”。

而聚焦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期盼,湘江新區則是大力推進義務教育提質提效。

雅禮洋湖英才學校“一校兩址”,通過共享雅禮集團教育資源,“小初高”全學段、貫通式育才﹔雷鋒新城實驗小學挂牌湘江新區·科大訊飛智慧教育實踐研究基地,40多間智慧教室成為“最育人”的學習場所﹔岳麓區第一小學和蓮花鎮桐木小學的“專遞課堂”上,孩子們通過一塊屏幕,實現城鄉學校學科教學精准對接……在湘江新區,越來越多這樣的學校“特色”出圈。

同時,湘江新區通過實施“強師計劃”,公開招聘、擇優轉聘優秀教師2800名,統一“三區”教師工資標准,堅持師德第一標准,構建全方位多維度廣覆蓋的師德培養體系,有效充實了城鄉師資力量,新區的現代化教育基礎得到不斷夯實。

為民,打通基層醫療“最后一公裡”

“病有良醫、老有康養、幼有優育,人人享有優質、均等、普惠的全生命周期醫療健康服務”,這是如今的湘江新區做實民生服務、共繪健康藍圖的真實寫照。

“之前做CT檢查,需要舟車勞頓到市裡二級醫院以上才能做,來回要花費一天的時間,現在在鎮衛生院就可以做CT檢查,方便又快捷。”不久前,雨敞坪鎮衛生院在湖南航天醫院幫扶下,引進方艙CT檢查設備,得到當地居民稱贊。

在大力踐行“四下基層”要求的過程中,湘江新區積極推進優質資源下沉,充分發揮城市聚集優勢,著眼大型公立醫院,通過緊密型醫聯體、醫療集團、專科聯盟等多種形式全面推進共建合作,引導資源下沉,雨敞坪鎮與湖南航天醫院共建緊密型醫聯體便是其中的生動縮影。

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區基層醫療機構已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附三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航天醫院、長沙市第四醫院等大型公立綜合醫院結成醫聯體共建84對。

同時,圍繞基層醫療機構資源配置不均、服務水平不高的問題,湘江新區衛生健康局對全區2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了多次調研,根據周邊群眾就醫需求,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醫療需求,提高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當基層醫療的“最后一公裡”被逐步打通,如何讓老百姓“看好病”,則成了下一個課題,湘江新區以“持續推進智慧醫療建設”加以“作答”。

“白細胞偏高,系細菌性感冒,需進行消炎治療……”這是雷鋒街道真人橋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李核峰,根據智能便攜即時檢驗(POCT)設備的檢驗結果為患者給出的治療方案。

“POCT設備能夠在基層檢驗檢測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快速完成檢測,極大方便基層醫生快速診斷、精准用藥,從而提升診斷能力和處置水平。”李核峰說。

得益於智慧醫療在湘江新區基層的廣泛應用。2023年,湘江新區為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配備上千台POCT,這種設備可開展血常規21項快速檢測,實現對病情精准識別與診斷,幫助鄉村醫生從憑借經驗開處方向根據檢驗結果進行診斷治療的轉變。

同時,基於湘江新區需求,試點全科醫生輔診、人工智能語音外呼、DRG前置審核,如今已覆蓋全區24家中心(衛生院)、104家村衛生室,新區智慧醫療“1+6+N”體系建設也已全面啟動……

隨著“走找想促”活動深入推進,在“四下基層”工作方法的指引下,湘江西岸上的驚喜改變還有更多——

加快“斷頭路”“瓶頸路”攻堅、存在結構性安全隱患的317棟經營性自建房全部完成整治銷號、推動新區566項四級網辦深度事項上線“湘易辦”、推進38個農安小區管道燃氣改造任務、新改建養老助餐服務設施(老年食堂)20個已全部完成……一件件、一樁樁有力度有溫度的民生舉措,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極大提升。(趙翼鵬)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