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社會

湖南省綏寧縣民兵連續30余年圓滿執行運載火箭殘骸搜索回收任務

2024年01月20日16:15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該縣軍地聯合開展搜索訓練,現地研判地形。游函諭攝
該縣軍地聯合開展搜索訓練,現地研判地形。游函諭攝

“15時35分,民用衛星運載火箭殘骸墜落在雪峰山域西南,民兵分隊快速出動,展開搜索……”1月10日,一場運載火箭殘骸搜索回收應急演練,在湘西南叢林深處展開。演練中,從指揮中心到民兵分隊,各要素密切協同、配合默契。半小時未到,前方報告:發現目標,准備運回。

練兵備戰沒有空檔期。連日來,湖南省綏寧縣人武部把嚴寒天氣當作“磨刀石”,組織民兵分隊展開實戰化訓練,磨煉民兵戰斗精神,提高全天候遂行支援保障作戰任務能力。該人武部領導表示,組織民兵分隊在嚴寒條件下進行運載火箭殘骸搜索回收訓練,是他們每年冬訓的重點內容,30余年來從未間斷。

“運載火箭殘骸搜索回收要求速度快、效率高。”走進該縣軍地聯合指揮中心,從指揮平台大屏幕看到:前方觀察哨通過傳輸終端從不同角度發回落點信息,指揮員綜合判斷后下達行動指令。同時,通過視聯系統看到,民兵搜索分隊快速抵達現場,警戒、消毒、處置、轉移……整個過程有條不紊,動作干淨利落。

“過去山區通信信號覆蓋有限,交通也不方便,搜索主要憑感覺、靠經驗,費時費力,效率不高。”具有多年搜索運載火箭殘骸經驗的民兵搜索分隊隊長楊尚聖說,“如今有了先進搜尋體系支撐,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效率大幅提升。”

近年來,該人武部以運載火箭殘骸搜索回收、搶險救災等任務為牽引,緊盯“響應快、出動快、完成快”的目標要求,按照“緊貼任務需要,整合軍地資源,引入前沿技術,加強實戰應用”的思路,建成軍地聯合指揮平台,發揮全縣多處高山“鐵塔哨兵”偵測功能,實現24小時自動巡航監控全域覆蓋。

湘西南片區地廣人稀、山高林密,是運載火箭殘骸落區之一。為此,該人武部按照實案、實情、實地、實兵、實裝要求,常態化組織緊急出動、山地搜索、森林滅火、道路封控、電力搶修等課目訓練演練,檢驗和完善應急行動預案,提高民兵分隊遂行應戰應急任務能力,涌現出一批“活地圖”“鐵腳板”等專業技術能手。

一次執行任務期間,民兵搜索分隊按計劃要穿越近20公裡的深山。途中,導航軟件數次發生位置偏移,甚至指向無路可走之地。關鍵時刻,被譽為山區“活地圖”的民兵向林拿出自己標繪的地形地貌簡圖,通過對照落點信息和地圖,找到一條極少人知道的“麂子道”。他帶領大家鑽山林、越山澗,抄近道快速奔赴目標點位。由於長途奔襲,不少民兵腳上磨出水泡,但無一人叫苦叫累,大家齊心協力,准時完成任務。

“搜索回收火箭殘骸,既是對民兵專業技能的考驗,更是對戰斗意志的磨煉。”楊尚聖說,像向林這樣手中有絕活的能手,民兵中還有不少。

“火箭殘骸回收既靠民兵過硬的專業技能,也離不開當地群眾支持配合。”每次接到任務指令,該人武部即按照“全員覆蓋、家喻戶曉”的要求,通過廣播、電話、走訪等形式明確疏散要求,組織干部職工、民兵骨干走村入戶,逐一通知,逐一確認,確保落區群眾人人知悉。

曾多次參與搜尋任務的村支書楊時岩說,現在祖國越來越富強,村民對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大家積極配合民兵搜索分隊,無論是誰先發現目標,都會及時報告,主動保護好現場。

30余年來,該人武部官兵和民兵雖然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換人不改精神。他們牢記職責使命,常年奔波在大山深處,用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民兵不忘初心、勇於擔當的風採。(熊巍、陳靜)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