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本網專稿

湖南“碳路”|南縣:“秸”盡其用 走出綠色產業發展新路徑

2024年02月02日14:49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南縣武聖宮鎮沿河堤村秸稈加工現場。受訪單位供圖)
(南縣武聖宮鎮沿河堤村秸稈加工現場。受訪單位供圖)

編者按:2022年10月28日,湖南省政府正式印發了《湖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方案對應國家目標,立足湖南實際,堅持分類施策、因地制宜,提出了重點行業領域的“碳達峰十大行動”,明確了長株潭、洞庭湖、湘南、湘西四大區域板塊的碳達峰重點任務,鼓勵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即日起,人民網湖南頻道聯合湖南省發改委,推出《湖南“碳”路》系列,介紹湖南節能降碳的經驗做法,展現湖南堅決打贏碳達峰碳中和硬戰的決心和信心!

秸稈,作為農業廢棄物,其處理一直是一個嚴重的環境問題。

焚燒秸稈簡單粗暴,但環境污染大﹔秸稈資源化利用污染小,但難度大、要求高。如何“變廢為寶”?湖南南縣武聖宮鎮沿河堤村探索的秸稈飼料化利用新模式交出了靚麗答卷。

通過“秸”盡其用,2022年沿河堤村徹底杜絕了秸稈露天焚燒現象,實現村級集體收入14.6萬元,同比增加9萬元,增速160%,收入總額及增速均躍居全鎮第1,走出了農村生態保護與村集體綠色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南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2021年糧食播種面積85.6萬畝,秸稈產生量56.6萬噸,秸稈禁燒工作壓力較大。其中武聖宮鎮是有名的“蔬菜之鄉”,全鎮“稻菜”和“稻稻菜”輪作面積2.5萬畝,為了保障冬季蔬菜正常種植,水稻秸稈必須在短時間內離田,秸稈離田利用的需求尤其迫切。

2021年以來,南縣縣委、縣政府在充分的省內外調研、論証了市場前景及項目可行性的前提下,結合本地實際,最終選擇以秸稈飼料化利用為方向發展秸稈產業化項目。

惠農產業如何讓農民農村更多收益,選准發展平台非常關鍵。在省農業農村廳指導下,南縣選擇以村集體經濟組織為平台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項目。通過深入謀劃,最終選擇位於武聖宮鎮中心位置、蔬菜種植面積大、土地流轉比例高、村組織戰斗力強、對項目積極性高的沿河堤村開展試點。

沿河堤村耕地面積5026畝,人口3218人,其中脫貧戶114戶、困難群眾308人,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群眾致富的意願非常強烈。項目開展以來,鎮、村多次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組長會,加大對村民宣傳力度,充分調動起群眾參與積極性。同時,村集體積極爭取農機中心、電力公司等部門在設備購置、用電等方面政策支持,為項目有序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2022年9月19日項目正式啟動,10月24日完成一期工程建設。

為打通秸稈飼料化利用項目全產業鏈各環節,沿河堤村集體採取“抓住關鍵,兩頭外包”的經營模式:收儲環節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加工用地,將村集體打造成為外聯市場主體、內接種植農戶,收儲、加工、銷售秸稈的重要集散地﹔加工環節與本鎮及周邊鄉鎮種植大戶簽訂秸稈回收合同,要求在水稻收割時留茬15公分左右,確保項目能夠穩定獲得符合加工需要的秸稈資源﹔銷售環節與省牛羊養殖協會簽訂秸稈銷售合同,按照秸稈加工場地上車價650元每噸進行保底收購,確保秸稈加工產品有穩定銷路。

項目開展以來,沿河堤村已收儲加工秸稈600余噸,秸稈飼料化每噸成本500元,銷售價格每噸650元,純利潤達每噸150元,目前村集體已獲利9萬元左右。按每天35噸左右的加工能力,預計年產能1萬噸,可獲利100萬元以上。

同時,通過推進農村秸稈飼料化利用項目,將閑置的秸稈資源轉化成為飼料,讓農戶收、儲秸稈有利可圖,有效遏制了秸稈露天焚燒現象,減少了大氣污染。

此外,以村集體為主導開展秸稈飼料化利用,積極動員村內脫貧戶參與項目,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據測算,項目收草環節每年工作時長1個月左右,加工環節每年工作時間8個月以上,務工群眾每天可獲得150元左右報酬,目前已引導8人就地就近就業。村集體將增加的經濟收入用於村內公益事業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也進一步夯實了鄉村的發展基礎。(向宇)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