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打造自然資源資產“組合包”,暢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湖南推介首批試點項目。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
有“天然氧吧”之稱的湖南通道縣是林業大縣,森林覆蓋率達79.54%。近年來,該縣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徑,今年5月舉辦了林地生態系統碳匯權証和林業碳券“一証一券”全省首發儀式。“我們依托科研院所技術支持,創新編制了碳匯計量方法,出台了碳匯管理辦法,打通了碳匯交易內循環路徑。”通道縣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衡陽東洲島橫臥江心,四面環水,宛如“綠色明珠”。目前,衡陽推出東洲島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資產包,交出“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兩道“融合命題”答卷,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沅江市地處洞庭湖腹地,年產蘆葦約40萬噸,佔全省蘆葦總產量的40%,是我國蘆葦主產區之一。當地推出了“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國有農用地的使用權+濕地生態系統碳匯權益指標”資產組合包,探索洞庭湖生態保護修復和蘆葦資源清潔化、高值化利用新模式。
湖南是生態大省,自然資源豐富。近年來,湖南著力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積極開展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徑。11月17日,湖南省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試點首批項目推介活動在長沙舉行,推介的9個項目資產估值30.29億元。
自然資源資產“打包”供應,實現價值“1+1>2”
何為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
“它是指在特定國土空間范圍內,涉及同一使用權人需使用多個門類自然資源資產的,將各個門類自然資源的使用條件、開發要求、標的價值、溢價比例等一並納入供應方案,通過統一的自然資源資產交易平台,一並對社會公告、簽訂配置合同,並按職責進行監管,本質上是在配置環節創新開展的供應方式。”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打包”供應,優勢在哪?
自然資源是生態產品的重要物質載體和重要組成。但單要素市場重在體現自然資源資產的經濟價值,對生態價值、社會效益發掘不夠,生態產品仍存在“歸集難”“度量難”“配置難”“變現難”等問題。
而把分散的自然資源資產“打包”成綜合性、多樣性、規模化自然資源“資產包”,化零為整、握指成拳,有利於提升自然資源資產價值、市場配置效率、政府管理效能,從而實現“1+1>2”的效應,是自然資源供給方式轉變的新嘗試與新探索。
今年3月,湖南在全省范圍內啟動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工作,從43個項目需求中篩選出成熟度、典型性、創新性較高的9個重點項目作為第一批試點。其中屬於市本級的有衡陽市、張家界市、邵陽市,屬於縣市區的有安化縣、沅江市、桃江縣、通道縣、靖州縣,共8個地區。
其中,益陽市安化縣雪峰湖茶旅文體康融合發展示范項目位於安化縣雪峰湖地質公園柘溪景區,面積約12.5萬畝,項目資產組合包由地役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國有農用地(水資源)的使用權、生態系統碳匯(林地、農用地)權益等5種權利組成,資產評估值2.38億元。
益陽市沅江市南洞庭湖生態保護恢復示范項目位於南洞庭自然保護區沅江市漉湖濕地內,面積5萬余畝。項目資產組合包由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國有農用地使用權、濕地生態系統(蘆葦)碳匯權益指標等3種權利組成,資產評估值5.73億元。
衡陽市東洲島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項目位於衡陽市雁峰區東洲島內,面積324畝。項目資產組合包由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島上文化旅游娛樂經營權、環島游船旅游觀光經營權等3種權利組成,資產評估值6.15億元。
張家界市永定區熱水坑國際溫泉酒店項目位於張家界市永定區新老城區交界處,面積近300畝。項目資產組合包由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礦業權等2種權利組成,資產評估值6.35億元。
首批試點的9個項目還包括益陽市桃江縣“桃花江竹海”竹旅文體康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項目、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地連國有林場綠色富民示范項目、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中藥谷藥旅融合示范項目、懷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排牙山國有林場林下經濟發展示范區創建項目、邵陽市大祥區桃花體育新城組合供應項目。
開展組合供應試點,探索自然資源資產價值實現新路徑
自然資源資產通過組合供應,從過去單一土地、礦產資源的出讓,拓展至“山水林田湖草”等農用地、生態碳匯、生態種植和旅游觀光等領域,為經濟社會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元的復合型自然資源資產商品,有助於打通“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的難點、堵點,推動生態康養、生態文旅等綠色經濟發展。
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處處長董振亞介紹,當前湖南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試點首批項目,具有資源種類和權利類型豐富、資產組合形式多樣、資產配置方式靈活、兼具示范性和實用性四個顯著特點。
比如,安化雪峰湖項目資產包涉及建設用地、農用地、森林、水等多類自然資源,涵蓋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役權、國有農用地使用權等權利,還創新組合了生態系統碳匯權益指標。
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稟賦,這些試點項目探索了不同的資產組合形式。從行權主體看,有跨越省市縣三級政府的,如張家界熱水坑項目,按有關規定,熱水礦業權、旅游經營權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行權主體分屬省市縣三級政府,在此次試點中,通過授權委托等方式,進行統一供應﹔從所有者主體看,有的同時包含“國有”和“集體”兩種不同權屬﹔從空間范圍看,沅江南洞庭湖項目和靖州排牙山項目,則聚合了相隔較遠的原材料產地和生產加工不同區域。
這些項目在資產配置方式上比較靈活。國有建設用地採用出讓方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採用入市或聯營聯建,土地承包經營權採用流轉方式,地役權採用雙方協議。
試點項目還在打造新質生產力和服務高質量發展上做足文章。例如,安化、沅江、桃江、通道、靖州等項目將文旅康養和特色產業有機融合,打造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新標杆﹔衡陽、邵陽、張家界等項目著力培育城市新地標,提升土地溢價,促進區域融合發展。
目前,湖南省自然資源全要素統一市場“組合供應市場”模塊已正式上線。通過平台建設,將加大信息披露和監管力度,推行“多評合一、多審合一”,並把特許經營等行政許可審批后置,進一步提高自然資源資產配置效率。
據介紹,接下來湖南將以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試點為引領,突出地方優勢與特色,創新模式和方法,在碳匯監測核算和資產整體評估、資產配置保值增值、考核監督容錯糾錯等方面,探索形成一系列符合湖南實際的政策制度和技術規范。同時持續做好政策宣講、業務培訓及經驗總結推廣。
湖南省自然資源全要素統一市場“組合供應”模塊平台上線。湖南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