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00后”小伙進智慧工廠當“智慧工人”
21歲的李想性格有些腼腆。剛進廠那會,看不懂圖紙,還有點不好意思主動張口問師父,一心想著暗自下功夫苦練。如今,這個“00后”小伙已成為廠裡的技術能手。
這個“廠”不一般。它是全國輸變電行業首家智慧工廠——特變電工雲集5G科技產業園,位於湖南衡陽。李想所在的車間是園區內的特變電工雲集電氣有限公司中低壓成套智能工廠。
“原先以為進廠得干枯燥重復的體力活,沒想到全靠技術吃飯。”一身藍色工作服,李想坐進工位,熟練打開電腦,眼前兩塊相連的顯示屏上出現一個產品三維模型,上面紅、綠、黃等不同顏色的長短線條交織,標注著密密麻麻的數字及符號,看著頗為復雜。
隨著鼠標移動,模型放大或縮小,不停切換視角。敲擊鍵盤,李想把工作成果——一串加工代碼發到系統內。隨后,在距離他工位不遠處的銅排生產線上,在專人操作下,機器便開始自動下料、打孔、裁剪,生產流程全部實現數字化、智能化。
“銅排是高低壓開關櫃的重要配件,是櫃體承載電流的‘大動脈’。”李想介紹說,他所負責的銅排三維預制工作相當於生產線的“大腦”。
“這可是個技術活!”李想的師父,“線長”孟江南告訴記者,銅排方案設計,不僅要做到帶電距離符合國家標准,還得盡可能節省材料,並考慮到后期安裝是否方便。最大難點是,不同生產號的開關櫃幾乎不存在相同的銅排設計方案,所以每個設計方案都是“定制化”,既得把控細節,又講究創造性,可以說“優無止境”。
“過去沒使用數字建模技術前,銅排要人工測量。得等開關櫃裡的元器件擺放好后才能測,不僅效率低,誤差也大。”孟江南說,遇到復雜設計方案,一個櫃子一個人得量上一天,現在隻需兩三個小時就能完成。銅排生產效率提高后,目前開關櫃月產能提升約4倍。
不拼體力拼大腦,在這間工廠,處處可見數字化、智能化作業場景。
走進自動噴涂車間,這裡既無粉塵,也聞不到一絲異味,運用自動化噴淋工藝,30分鐘便能完成產品噴涂上色,同時對95%的粉塵完成回收﹔來到儀表箱預制生產線,產品圖紙提前錄入“智能裝配工作島”,工人在“島上”就能完成組裝﹔在鈑金柔性加工生產線,上料不必“肩挑手扛”,機械臂靈活抓取,精准高效﹔智慧大屏上,各產線生產計劃、進度、設備狀態等一目了然,戴上VR眼鏡還能“雲上”查看每個角落……
雲集電氣有限公司工程部副部長易劉介紹,通過自動化設備的使用及信息系統高度協同,車間不僅培養了一批數字技術人才,生產效能也大幅提升。目前產品研制周期縮短20%,產品不良率下降15%,維修響應效率提高30%,勞動生產率提升4倍左右。
完成工作計劃后,李想到車間“職工之家”去茶歇。裡面咖啡機、電冰箱、微波爐、飲水機一應俱全。他坐下來,用透著腼腆的語氣笑著與記者分享了一個好消息:“由於12月的產量實現突破,1月份工資裡還有獎金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