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城煥新顏 古韻譜華章 ——金融活水潤澤郴州鄉村振興新圖景

湖南郴州,這座千年“福城”,正以嶄新的姿態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煥發活力。今年前三個月,農發行郴州市分行累投30億元,在政策性金融活水的精准澆灌下,傳統與現代交融共生,文化與生態交相輝映,一幅“紅色基因賡續、古色文脈傳承、綠色產業勃發”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湘南大地徐徐展開。
以文塑魂,古村新生續寫千年文脈
堅持以傳統村落保護為服務著力點,今年來,該行累計在郴州投放傳統村落保護貸款7.29億元,郴州6個縣市區55個村受益,其中修繕45個住建部傳統村落。
在汝城縣沙洲瑤族村,“半條被子”的紅色故事與明清古建筑群相映成輝。農發行1.89億元貸款支持的“修舊如舊”工程,讓青磚黛瓦間重現紅軍標語,古戲台上再響非遺湘昆,11處省級文保單位在保護性開發中煥發新生。通過“古村+研學”“古宅+民宿”模式,當地村民年接待游客突破60萬人次,文旅綜合收入同比增長35%,真正實現了“讓文物說話、讓歷史留根、讓百姓受益”。
以綠為底,人居環境繪就詩意棲居
走進北湖區華塘鎮三合村,16公裡生態綠道串聯起古村落與智慧農場,農發行支持的2.3億元人居環境整治項目,讓曾經雜亂的“空心村”變身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全市累計改造傳統村落給排水系統28處,建設生態污水處理站15座,新增綠化面積超12萬平方米。如今,50個獲信貸支持的古村落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80%的村民用上清潔能源,“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成為鄉村生活新常態。
產融共興,多元業態激活振興動能
在桂陽縣正和鎮陽山古村,農發行3.5億元產業扶持貸款催生了“古村+現代農業”的融合蝶變。500畝生態茶園與明清祠堂群相映成趣,數字大棚裡富硒蔬菜直供粵港澳大灣區,村集體年收入突破200萬元。全市通過“中藥貸”“生態貸”“茶油貸”等創新產品,培育非遺工坊42家、星級農庄87個,帶動2.3萬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傳統村落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萬元,較三年前增長65%。
金融賦能,共富之路彰顯普惠溫度
農發行的資金支持始終聚焦民生溫度:在宜章縣莽山瑤族鄉,1.2億元貸款逐步盤活村民閑置資源,讓農民的“冷資產”變成了“熱資源”﹔在安仁縣永樂江鎮,全省首筆“田園貸”助力建成高標准農田10萬畝,高效農田在這裡煥發新生機。據統計,16.3億元人居環境類貸款直接惠及23萬農村人口,50個傳統村落全部實現道路硬化、網絡覆蓋、衛生室標准化建設,鄉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從紅色熱土到生態福地,從文化傳承到產業振興,郴州正以政策性金融為筆,在鄉村振興的壯闊藍圖上書寫著“望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興得起產業、富得了百姓”的時代答卷。這片承載著千年文脈的土地,正在農發行的金融助力下,奏響新時代的田園牧歌,讓“福城”之福真正潤澤萬家。(劉光榮)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