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健康

省級醫療資源下沉筑“健康防線”,打造“帶不走”的醫療隊

2025年04月18日16:38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湖南省腫瘤醫院周波教授團隊正在為患者進行手術。受訪單位供圖
湖南省腫瘤醫院周波教授團隊正在為患者進行手術。受訪單位供圖

2024年4月,湖南省腫瘤醫院響應省委省政府“高水平醫院結對幫扶醫療資源薄弱地區”號召,與邵陽市中心醫院正式“牽手”,以腫瘤學科建設為支點,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一年間,2270人次專家門診、532台高難度手術、40萬人次義診惠及群眾……數據背后,是省級精銳醫療力量與受援地區精准需求的深度融合。

從“輾轉就醫”到“家門口治愈”

年逾古稀的秦奶奶,左側腹股溝的皮膚癌病灶已潰爛滲液四年,疼痛難忍、行走困難。因合並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病,傳統手術風險極高,根治性切除后的大面積創面修復更是一大難題。在邵陽市中心醫院,湖南省腫瘤醫院援邵專家、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周波、唐園園博士與當地醫療團隊協作,創新應用“帶蒂旋髂淺血管軸型皮瓣修復技術”,在徹底切除腫瘤的同時完成創面修復,讓秦奶奶重獲行走自由。“以前以為這種病隻能去省城治,沒想到專家就在邵陽!”術后恢復良好的秦奶奶感慨道。

這一案例,正是湖南省腫瘤醫院與邵陽市中心醫院結對幫扶成效的生動縮影。2024年4月,兩院以腫瘤學科建設為支點,推動省級優質醫療資源向湘西南縱深下沉。

項目啟動后,湖南省腫瘤醫院派出25人專家團隊全面融入邵陽市中心醫院管理體系,1名管理專家挂職副院長,5名專家擔任科室“第一主任”,形成“管理+技術”雙輪驅動模式。一年間,像秦奶奶這樣受益於“家門口”高水平診療的患者已達數千例。數據顯示,邵陽地區腫瘤患者本地就診率同比增長19.19%,異地就醫人次顯著下降。

在此框架下,邵陽市中心醫院乳甲外科成功開展邵陽首例腹壁下動脈穿支皮瓣(DIEP)乳房重建術,為乳腺癌患者重塑生活信心﹔頭頸外科完成5台“頭頸腫瘤切除+帶蒂肌皮瓣修復術”,填補區域技術空白。湖南省腫瘤醫院首批援邵專家、頭頸放療二區馬宏志介紹,自援邵項目啟動以來,超分割放療技術首次應用於邵陽地區,成功治愈一名局部晚期小細胞肺癌患者,住院時間縮短30%,費用降低20%。

技術突破之外,幫扶團隊更注重體系化建設。通過推廣多學科聯合診療(MDT)模式,覆蓋肺癌、胃腸腫瘤等六大領域,累計開展院內MDT 460次,疑難病例救治能力躍居省級前列。

從“幫扶者”到“同行者”

回顧這一年在邵陽的援助經歷,湖南省腫瘤醫院的首批援邵專家、消化泌尿內二科副主任醫師楊爍表示,最令他難忘的是與許多“老朋友”的重逢。

在邵陽駐扎期間,楊爍接診了術后復診的腸癌患者范阿姨。58歲的范阿姨居住在新邵,兩年前在湖南省腫瘤醫院接受了腸癌根治手術,並在楊爍醫生的指導下完成了為期半年的輔助化療。得知楊醫生將在邵陽駐扎一年,范阿姨感到非常高興,因為這樣她就無需長途跋涉去長沙復診。

在過去的一年裡,范阿姨隻需在中心醫院挂號便能見到楊醫生,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然而,當得知楊醫生為期一年的支援即將結束,將返回長沙時,范阿姨再次感到憂慮。不過,楊醫生已經將她的病情和后續治療計劃詳細交接給了中心醫院的其他醫生,確保范阿姨能夠繼續在本地接受治療和復查。“讓邵陽人民留在邵陽看病”楊爍醫生的承諾得以實現,范阿姨的心也終於平靜下來。

“醫路漫漫,唯有初心可抵﹔山高水長,唯願生命無恙!”楊爍用改編的詩句總結這段旅程。新一批援邵隊員們對即將展開的工作同樣滿懷信心,“接過這根‘接力棒’,我們便承擔起了前輩的期望。”湖南省腫瘤醫院第二批援邵專家譚浩蕾,頭頸外一科副主任醫師,如是說。她提到,第二批團隊將繼續實行“臨床帶教+遠程協作”的模式,致力於探索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新途徑,確保優質資源的流動更加持續和穩定。

作為首批援邵團隊中唯一的專科醫院代表,湖南省腫瘤醫院面臨的挑戰尤為特殊。“專科醫院與綜合醫院的資源整合並非易事,但‘一院一策’的精准幫扶策略,讓我們找到了突破口。”湖南省腫瘤醫院幫扶隊隊長王偉主任醫師坦言。團隊結合邵陽市中心醫院的實際需求,錨定“腫瘤規范化診療體系”建設目標,分階段推進幫扶計劃:首年打基礎,建立標准化診療流程與多學科協作機制﹔次年強核心,整合胃腸外科、乳甲外科等資源,打造以病種為核心的“邵陽市腫瘤診療中心”﹔第三年育人才,通過“強青計劃”培養本土骨干,確保幫扶期滿后留下一支“技術自主、創新驅動”的醫療隊伍。

新一批援邵隊員已經抵達,“幫扶工作既是促進優質資源下沉和均衡布局,更是醫療支援大湘西的重大民生工程。”蔡宏坤對新一批援邵專家提出了三點期望:首先,要貫徹落實省委決策部署,增強使命意識﹔其次,以精湛醫術、嚴謹醫風、高尚醫德展現醫院形象、服務當地群眾﹔最后,強化信息互通、科室共建、服務協同,建立健全長效幫扶機制。

從量變到質變的區域醫療升級

一年的結對幫扶,為邵陽市中心醫院注入強勁動能。數據顯示,醫院四級手術量同比增長15.36%,CMI值(病例組合指數)提升至1.05,急危重症診療能力躋身省級前列。護理團隊引入五級質控管理體系,不良事件發生率下降25.4%﹔藥佔比下降1.8個百分點,住院次均費用降低1.1%,群眾醫療負擔切實減輕。這些數據背后,是532台高難度腫瘤手術的落地、712項放療計劃的精准實施,以及460次院內多學科診療(MDT)的思維碰撞。

在醫療能力提升的同時,科研與教學同步開花結果。幫扶團隊推動邵陽市中心醫院2024年立項省級自然科學基金19項,發表SCI論文39篇﹔GCP(藥物臨床試驗)項目啟動42個,金額達1491萬元,同比增長近4倍。尤為亮眼的是,通過“強青計劃”選派的39名骨干赴省腫瘤醫院進修后,返院成功開展腫瘤介入消融術等20項新技術,填補區域空白。這一“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標志著基層醫療人才梯隊的初步成型。

站在新起點,兩院已勾勒出清晰的幫扶藍圖。學科建設方面,將重點深化放療與介入治療技術,打造區域性腫瘤診療中心﹔資源下沉方面,通過“四級聯動”健康行活動,覆蓋邵陽九縣200余鄉鎮,強化村醫腫瘤早篩培訓,筑牢基層防治“第一道防線”﹔長效協作方面,探索“省市醫院遠程會診+本土人才自主攻堅”模式,推動MDT機制向縣域延伸。

“我們將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醫療技術、科研創新等方面加強幫扶,幫助邵陽市中心醫院建設高水平的省級區域腫瘤中心,為邵陽的老百姓提供腫瘤的防、篩、診、治、康全面的醫療服務。”蔡宏坤表示。未來2年,隨著第二批、第三批幫扶團隊的接續發力,這場“省級醫院與基層醫院的雙向奔赴”,必將為邵陽及周邊群眾筑起更堅實的健康屏障。(彭璐、曾敏)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