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領跑!長沙縣穩居全國前五,蟬聯中西部第一
9月21日,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發布“2025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長沙縣強勢穩居 2025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榜單第五名,持續鞏固並夯實中西部首強地位,發展優勢進一步凸顯。
在同步發布的綠色發展、投資潛力、科技創新、新型城市化質量等系列榜單中,長沙縣同樣表現亮眼,分別位居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第三名、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第四名、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四名、全國新型城市化質量百強縣市第四名。
大縣挑大梁,強縣強擔當。近年來,長沙縣始終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向著“三個高地”先行區目標,創新實干、勇立潮頭、踔厲奮發,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繪就波瀾壯闊的星沙篇章。
經濟引擎轟鳴 產業脊梁昂首立
在紛繁復雜的外部環境下,長沙縣經濟發展展現出強勁韌性。2024年,長沙縣多項指數持續領跑中西部,地區生產總值首次半年度突破千億大關,全年同比增長6.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1%﹔新增規模工業企業73家,鎮街規工產值破2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達5.5%。2025年上半年,長沙縣GDP增速達6.0%,經濟運行穩中提質,綜合實力持續攀升。
作為地方經濟的“晴雨表”和“壓艙石”,固定資產投資持續發力。2024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92.2億元,增速4.4%。今年1—8月,累計完成投資589.8億元。
項目建設擎起產業高質量發展脊梁。今年上半年,“一縣三區”新招引項目201個,總投資額763.7億元,超額完成“雙過半”目標﹔1—8月,省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67%,市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77.3%,縣區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78.5%﹔2025年縣區新建項目179個,開工率為100%。
作為中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長沙縣始終把產業作為立縣之本、強縣之基。
在王牌產業領域持續加碼深耕,長沙縣創新成果頻出:全球最長臂架泵車、全球最大豎井掘進機、全球最大直徑盾構機等一系列高端制造產品相繼問世,盡顯產業硬核實力。高端制造產品不斷涌現,2024年,縣區工程機械產業逆勢突圍,憑借海外市場的強勁支撐,實現累計出口額高達99.93億元,同比增長47.7%。
面對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長沙縣果斷切換發展賽道,緊跟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戰略布局,以有力舉措推動傳統車企加速向新能源領域轉型,成功為區域汽車產業開辟出高質量的“第二增長曲線”。全力以赴推進以大眾新能源、廣汽埃安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建設,以索恩格電動系統、博世汽車部件熱管理系統和集成式電驅動系統等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鏈核心項目建設。
當前,縣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已實現“鏈升鏈”,新能源化進程加速,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49.3%,佔比達55%。
新興產業布局亦在加速推進:長沙縣宣布率先建設國內首個全量感知多源融合低空智聯網、發力建設民用無人機產業第一城、成立全省首個縣級層面的低空經濟......低空經濟產業不斷蓄能聚勢,助力長沙縣新的一個千億級產業“振翅高飛”。
此外,長沙縣在產業布局上持續拓寬維度:一方面聚焦民生與健康需求,推動生命健康產業規模化發展﹔另一方面瞄准建筑行業轉型趨勢,培育壯大智能建造產業﹔同時深挖數據要素價值,以數字技術激活經濟增長新潛力,為區域發展注入更多元的動力......
如今的長沙縣,一大批新興產業正如春筍般快速拔節生長,一張壯闊的未來產業版圖已然展開。
創新浪潮奔涌 智慧星沙揚帆行
創新科技已然成為驅動長沙縣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密碼。
2024年9月,鐵建重工超大直徑盾構機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月,鈉能時代總部暨產業化基地項目落戶長沙經開區。
2024年11月,中南大學、長沙經開區管委會、三一集團聯合打造的“中南·三一科技城全球AI數實融合產業科創基地”正式發布並簽約。
2025年5月,世界500強斯泰蘭蒂斯集團在長沙經開區啟動研發中心。
2025年9月,鴻蒙生態(長沙)創新中心正式啟用……
硬核的科技成果,躍升的經濟數據,是長沙縣在邁向以創新引領發展征程上一道道堅實的步伐。
科技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與廣度,融入長沙縣高質量發展的血脈之中,成為驅動這座中西部強縣破浪前行的核心引擎。
創新平台的集聚效應日益凸顯。截至目前,鬆雅湖未來科技城東片區建設如火如荼,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已達17個,其中已落地1個,已簽約8個,未來這裡必將成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重要策源地。
而放眼全縣,創新基座愈發堅實——累計布局市級及以上創新平台達406家,其中國家級12家、省級237家、市級157家,形成支撐產業升級的“強矩陣”。
創新投入與產出強度持續領跑。2024年,全社會研發費用投入強度提升至3.08%,凸顯了對科技創新“真金白銀”的投入決心。
創新的“星火”迅速燎原。不斷健全科技企業培育庫,聯合第三方機構,摸排篩選創新性、成長性企業納入重點培育名單。
更令人振奮的是,創新成果轉化效能顯著提升。知識價值持續轉化為市場價值。創新主體隊伍不斷壯大,2024年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增至134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1516家,構成了生機勃勃的創新生態。
近年來,長沙縣密集出台《長沙縣“科技創新提升行動”2025年工作方案》《長沙縣科技創新賦能攻堅實施方案》《長沙縣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十大行動方案》等政策,實施“4710”創新躍升行動,優化“358”產業體系布局。
這一系列創新舉措與亮眼成績,最終凝聚為實力的認可:2025年,長沙縣蟬聯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4位。這標志著“智慧星沙”的創新巨輪正揚帆破浪,在全域創新的奔涌春潮中駛向更廣闊的未來。
綠色畫卷鋪展 生態新城煥顏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長沙縣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更高標准、更實舉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交出了一份璀璨奪目的“綠色答卷”,讓長沙縣的生態底色愈發清新動人。
截至近日,全縣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0.1%。水環境質量持續領跑,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與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連續保持100%,切實保障了全縣人民的用水安全和生態福祉。
這份亮眼成績的背后,是一場全域動員、精准發力的攻堅行動。
在“藍天保衛戰”中,通過召開秸稈禁燒宣傳推進會、開展“四不兩直”巡查督導,實現宣傳覆蓋率100%,全面壓實鎮街屬地責任。創新建立國、省控站點“一站一領導”聯系制度,強化站點周邊道路保濕保潔與餐飲油煙精細化管控。
“碧水保衛戰”同樣碩果累累。通過優化整合縣控監測斷面至52個,完成瀏陽河、撈刀河流域241個入河排污口的監測、溯源與整治,顯著提升源頭治理與監管效能,確保河清岸綠、碧水長流。
面對畜禽養殖污染和固體廢物非法傾倒的難題,全縣統籌調度開展地毯式排查。全力督促整改上報問題,筑牢土壤環境安全防線。
一幅天更藍、水更清、地更淨的生態新城畫卷,正在長沙縣徐徐展開,煥發出勃勃生機與迷人風採。
營商梧桐繁茂 發展碩果盈滿枝
“投資潛力”榜單的卓越位次,是長沙縣營商環境“強磁場”效應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長沙縣持續優化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全面落實實名登記,創新推行“一次申請、全程辦結”遷移模式,極大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規范招標與採購領域,長沙縣施工總承包、工程總承包及相關服務項目招投標已全面落地“機器管招投標”要求。通過部署試點並推廣全省統一范本和系統,實現了全流程電子化、智能化和透明化。
在政務服務領域,“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成果豐碩,省級上線重點事項年辦件量已突破10萬件大關。創新推出了大學生創新創業“一件事”、不動產補証+公積金抵押變更“一件事”等集成服務,以“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將便利直達市場主體心頭。
在便利獲得經營場所方面,全面推行新建商品房預告登記業務無紙化,實現了預告登記業務從申請到發証的全數字化辦理,為項目落地和企業開辦節省了大量時間和成本。
栽好梧桐樹,自有金鳳來。長沙縣通過這一系列扎實舉措,讓營商“軟環境”鑄就發展“硬實力”,吸引四海客商近悅遠來,匯聚成萬商雲集、共繪宏圖的繁榮盛景。
從經濟高原的巍峨聳立,到創新浪潮的奔涌激蕩﹔從綠韻流淌的生態畫卷,到萬商雲集的活力熱土,長沙縣以實干為筆、創新為墨、綠色為紙,奮力書寫了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篇章。蟬聯全國第五、雄踞中西部之巔的榮耀,既是對過往櫛風沐雨、砥礪奮進的崇高禮贊,更是向著星辰大海、更高峰巒進發的嘹亮號角。(李依露 高遠矚)
來源:長沙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