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仁:國有“三資”改革喚醒沉睡資源
近日,安仁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傳來消息,該中心對494台已達報廢標准的辦公電腦進行了公開處置,這批評估價為2.2544萬元的廢舊資產,最終經過競價,以6.2544萬元成交,增值4萬元,溢價率超過177%。此舉不僅實現了廢舊資產的環保處理,更是該縣將零星資源匯聚成了可觀財政收益的又一生動事例。
為破解資源閑置與財政壓力並存的難題。安仁縣以國有“三資”(資產、資源、資金)盤活為突破口,通過系統性謀劃、創新性機制和市場化運作,讓低效資金“華麗轉身”、閑置資產“騰籠換鳥”、優勢資源“鳳凰涅槃”。
安仁縣國有“三資”改革有著清晰的邏輯框架。該縣緊扣中央和省市政策導向,立足縣域實際,先后出台加強涉及國有“三資”管理、改革、處置等7項制度文件,形成覆蓋資產登記、分類處置、收益分配、監督管理等全流程的制度體系,全縣清查各類資產預估值達28億元,為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精准施策是安仁縣提升“三資”盤活效益的核心。該縣按照“統一管理、市場運作、提高效益”的原則,分類實施盤活策略,對趴在賬上的閑置低效資金,創新建立“定期清理+限期使用+超期收回”的存量資金管理機制。2022-2024年累計收回統籌存量資金9646萬元,全部用於“三保”支出和地方政府債務利息支付等民生領域。
針對閑置資產,安仁縣運用多元模式的盤活路徑。將12個分散辦公單位集中到3個辦公區,騰退的臨街辦公樓統一招租,年增收租金560萬元﹔將原軍山道班出租給東塘電器公司,老水利局大樓出租給聯通公司,帶動投資2700萬元,解決就業180人﹔對原政協綜合樓採取“容缺辦理+公開競價”方式,最終以530萬元成交,較評估價溢價96%。
在安仁,越來越多的“沉睡資源”正在被創新的方式“喚醒”。該縣採取市場運作激活發展潛能,制定“一地一策”方案,通過無償收回、有償回購、合作開發等方式,累計盤活67宗閑置低效土地,實現收益10.51億元。創新建立“畝產效益”評價體系,對園區企業實行差別化用地政策。拓展特許經營開發,將河道採砂、戶外廣告、智慧停車等8類特許經營權授予縣屬平台公司,2022-2024年實現收益8.01億元,其中智慧停車場項目採用BOT模式,引入社會資本3000萬元,建成停車位1200個。
安仁縣盤活國有“三資”工作不僅是化解財政壓力的有效舉措,更是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為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2022—2024年,安仁縣累計盤活“三資”價值超30億元,財政貢獻率從12%提升至21%。新增就業崗位3800余個,民生支出佔比提高至78%﹔國有資產利用率從35%提升至82%,並先后被評為全省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報告工作先進單位、全省國有“三資”清查處置與管理改革工作先進縣。(唐志卓 張佳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