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見綠、出門入園!長沙市雨花區啟動“社區共建花園”建設
10月29日,長沙市雨花區啟動“社區共建花園”建設,推動城市公共空間煥發新活力。這是一次美化環境的園藝實踐,更是探索社區治理的新方法。
花園怎麼建、怎麼管,群眾說了算
雨花區社區共建花園是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抓手,其意義在於讓全民共建共享自己的家園,既是城市“邊角料”空間的煥新利用,更是基層治理能力的生動實踐。有些小區的公共花壇,因設施陳舊出現綠植稀疏、黃土裸露現象,綠化升級成為居民最迫切的訴求。
多彩生活,與“花”共舞。此次建設選在雨花區砂子塘街道金科園社區,它作為全國完整社區,以“一老一幼”服務供給為重點,讓老舊小區“梳妝打扮”、配套設施“改頭換面”。前期,雨花區園林綠化維護中心(簡稱:雨花園林中心)創新搭建“政-地-校-社”四方共建模式,協同長沙理工大學建筑學院的師生、長沙市無障礙環境建設促進會一起通過多次走訪調研、征集意見,讓居民全程參與社區低效公共空間改造決策。金科園社區開展“雨鄰有約”社區共建活動,邀請居民代表、黨員志願者及雨花園林專家共同研討社區共建花園方案。議事會上,雨花園林中心負責人與社區工作人員認真收集居民需求,凝聚群眾智慧,完善建設規劃。同時,各方充分交流,建立“居民認養+專業指導”長效機制,真正實現花園怎麼建、怎麼管,唯有群眾說了算。
為了兼具美觀與實用性,雨花園林中心聯合長沙市無障礙環境建設促進會為金科園社區共建花園提供共計1200余盆花卉,綠化總面積400余平方米,長沙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師生團隊提出設計理念及實施方案,選用茶梅、繡球、杜鵑、大葉吳風草、鼠尾草等30余種植物品種。長沙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周晨告訴花花,“學院有建筑、城鄉規劃、風景園林三個專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走出課堂,參與社會實踐。在金科園前期調研中,師生發現小區還有100多處邊角余地可以栽種花卉。后續,我們將因地制宜進行設計,和社區一起打造金科園的‘百園之園’,讓居民在方寸之地暢享自然園林生活。”
閑置用地變成綠色空間
在社區治理中,社群的建立至關重要。金科園社區積極推動社區花園建設,營造與“花友”社群的氛圍。花花在現場看到,社區“愛花達人”“種植能人”“共建賢人”們齊聚一堂,和長沙理工大學建筑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雨花園林中心的園藝師一起探討社區花園的設計、規劃、養護。
從閑置用地變成綠色公共空間,社區裡的共建花園激活閑置區域,展現清新自然的繽紛花園﹔從花園觀賞者變成花園建設者,小區居民成為花園的主人,自己種植的花草在陽光下綻放,路人紛紛駐足,拍照打卡,感受生機盎然的小花園,大家在共建共護過程中變得熟悉,在賞花游樂中變得親密,鄰裡關系變得更加和諧。居民曹嗲帶著花花邊走邊介紹說,“我們跟著園林專業人員學技術,平時也會根據季節自發栽種漂亮的花種。科普互動區展示花園守則、居民參與照片,還特別增設老年休憩桌椅、植物標識牌等設施,滿足不同年齡群體需求。”
春來夏往,花開花落,而“共建”的種子,已經悄悄在居民心中生根發芽。雨花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政-地-校-社”四方共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調動了居民、社會組織、高校師生的力量,結合區域文化特色和居民需求,打造一批有溫度、有故事、有活力的共建花園,讓“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成為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后續,雨花園林中心也將科學規劃共建花園布局,挖掘商圈、社區、街巷等閑置地塊潛力,將共建花園建設與城市更新、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打造“一園一特色”的精品項目。(高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