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市州县域

湖南通道县:“五联五治”筑牢省际平安边界——连续6年获评全省平安县

2022年08月25日10:40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搭帮两地党组织牵头对接,荒地变宝地,现在已种上茶叶。”8月24日,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高步村龙芳革谈起村党支部为百姓解难事时竖起了大拇指。

高步村在与广西交界处的科马界有公山360亩,由于地处边界,多年来一直闲置。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高步村计划盘活该处闲置资产,发展茶叶产业,但苦于没有种植经验和销路。广西三江县有良好的茶叶种植基础,茶叶产业规模大、销路广。通过两地党组织牵头对接,高步村以土地入股和资金入股的形式,与林溪镇三月三乡耶茶叶有限公司联建成该茶叶基地。目前该茶叶基地每年不仅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还提供了长期务工岗位20余个,带动了村民家门口就业。这是该县创新省际边界社会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通道侗族自治县地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省际边界线200.44公里,区位条件独特,受特殊历史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等因素影响,边界地区社情复杂,跨际边界地区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近年来,该县创新省际边界社会基层治理,探索实施“支部联建、疫情联防、平安联保、文明联兴、产业联盟”与“政治、法治、群治、德治、共治”的“五联五治”边界社会基层治理机制,有效破解省际边界基层治理难题。

支部联建,突出“政治”引领

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县、乡、村三级党建合作平台,解决省际边界区域社会基层治理“责任不明”“沟通不畅”的问题,该县积极探索“党建+边界治理”体系,以跨区域联合党支部为抓手,建立了三省(区)四县(湖南通道县、广西三江县、贵州黎平县与从江县)党委组织部门边界社会基层治理沟通协调机制,省际接边地区村与村成立“联合党支部”,着力解决“纠纷调处难、社会治理难、村务融合难、经济发展难”等问题,推动党建引领省际边界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以前村与村之间各自为政,一点小事常常扯皮。屯里老百姓还时常因山林、水源、宅基地发生矛盾纠纷。”将王屯联合支部书记王凤明说。

将王屯,地处通道侗族自治县陇城镇洞雷村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林溪村交界处。这个横跨湘桂两省份自然村寨里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两地共45户168名村民混合居住,其中湖南籍13户43人、广西籍32户125人。据王凤明介绍,自从洞雷村与广西林溪村在屯里成立了跨省联合党支部,两地群众亲如一家,以前不敢想的建鼓楼、开公路、修水渠……等民生难事,如今在联合党支部的推动下都变成了现实。近年来,联合党支部为两地群众解决疑难实事达380余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达200余万元。

疫情联防,强化“法治”保障

通道县牙屯堡镇通坪村与广西林溪镇水团村历来两地群众交流走访非常频繁。疫情发生后,由于跨省际区域阶段性防疫要求的差异,给两地群众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为此,两地联合党支部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设立了“健康联合服务点”,组织党员干部采取“政策法规同宣传、防疫工作同部署、联合执勤同推进”,快速、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形成应对突发事件共同体,筑牢了疫情防控的边界屏障,形成了疫情联防坚固的“防控墙”。

“现在村民随时可以去广西水团采茶叶,水团村民也随便来牙屯堡赶集。”驻通坪村工作队长王明东说,“疫情联防”确实解决了边界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同时对隐满行程人员,我们也能在第一时间将依法管控、打击到位。

目前,在“疫情联防”模式推动下,跨省边界6个乡镇32个村全覆盖布置了“疫情联合值勤点”,实现边界疫情“零”发生,保证了边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平安联保,凝聚“群治”合力

大力实施“一约四会+x”机制,以村规民约规范边界地区村民日常行为,经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基层自治组织管理村级事务,有效助推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目前边界地区村寨都相应建立了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议事协商载体,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协商活动,有效实现边界地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取得规模成效。

同时,合力推进以“县乡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为载体,健全群众诉求“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张网共治、一揽子解决”的 “四个一”机制,确保省际边界地区“小事在村屯解决、一般问题在乡镇解决、重大问题在县域解决”,有效破解跨省际边界区域矛盾纠纷调处难问题。1-7月,调解各类跨省矛盾纠纷15件,成功15件,有力维护了省际边界社会和谐稳定。

在实施平安联保中,深入推进警源、诉源、访源“三源共治” 与“互联网+群防群治”机制,组建162个“志愿巡防”小分队、建立110个“平安边界”微信群与183个边界平安联保“微网格”,将村寨空巢老人、孤儿与留守儿童“早敲门、晚问候” 叫醒服务融入“三源共治”网格平台,及时发现平安建设中的安全隐患,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上半年,283名网格长协调处理百姓难办事达861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边界区域一旦有安全隐患与矛盾纠纷,网格长通过微信群随时上报随时处理。”通道独坡镇金坑村党支部书记杨锦团说,通过金坑村与广西水团村联治联保,两地4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刑事案件。

文明联兴,发挥“德治”支撑

通道县省际边界地区群众“山同脉、水同源、语同音、习同俗”。多年来,该县充分发挥 “侗族款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特殊作用,将基层社会治理相关内容编入“款词”,融入到村规民约中,由当地德高望重的寨老或“新乡贤”以讲款、唱款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宣讲,让广大党员群众真懂真信真学,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同时,进一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本土化”为主线,大力实施“思想铸魂、文化惠民、价值导向、文明提升、环境改善、家风建设、移风易俗”等七项文明实践工程,采取“宣、讲、做、评、帮、演、庆”等方式,重点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进社区、进边界、进乡村、进校园”,深耕德治教化,让 “文明新尚”成为边界村寨一道靓丽风景线。同时,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新时代农村文明新风融合推进,使之服“水土”、接“地气”。

结合三省交界地区侗族 “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节庆”群众文化活动,将乡风文明、清洁卫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融入侗歌、侗戏、琵琶歌中进行展演,利用旧石磨、旧坛罐刻制“仁、义、礼、智、信”石刻,打造边界“文明小道”,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中涵养文明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浸染,让新时代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蔚然成风。

如今,新时代精神文明之花在三省(区)交界的侗乡繁花盛开、硕果飘香,涌现了高步村、双层村、通坪村等一大批新时代文明村寨, 2018年省级文明县城第三方实地测评排名全市第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已成为通道的标志。

产业联盟,彰显“共治”成效

“以前的荒地变茶地,今年得纯利2.3万元。”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通坪村茶叶种植户陈兴杭说。

在联合党支部的引领下,围绕湘桂黔边界特色,做好“两茶一药”产业和文旅结合文章,积极搭建邻边商圈平台,深化产业合作,推动湘桂黔边界地区形成相互依存、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涌现出“边界茶市”“边界茶厂”,每年销往广西的鲜茶叶达700余万斤,带动与省际接壤的6个乡镇32个村2500余户人均增收1.3万元。进一步对接广西、贵州两地旅游市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侗锦、银饰、木工艺品等一系列极具侗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带动周边1.2万名群众走上旅游致富路。

据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通坪村支部书记陈居能介绍,通过产业联盟,村里目前有300多户种植茶叶、黄精与油茶,每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

在“产业联盟”带动下,该县 “两茶一药”(茶叶、油茶、中药材)产业种植示范基地达36个,完成种植面积28717亩,创产值10亿元以上。

据悉,在“五联五治”省际边界治理下,该县连续6年获评全省平安县,创造了连续19年无较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湖南纪录,2021年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称号。(余家胜、杨正高、胡益龙)

(责编:唐李晗、彭应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