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社会

湖南45岁母亲捐肝救6岁女儿 术后母女相互鼓励共同康复

2021年07月08日08:28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申女士与女儿芊芊术后第一次见面。李奇摄
申女士与女儿芊芊术后第一次见面。李奇摄

人民网长沙7月8日电 “加油啊,宝贝!”7月5日,申女士忍着伤痛坚持步行,第一次来到监护病房看望6岁的女儿芊芊(化名),母女俩互相点赞鼓劲。望着各项指标恢复良好的女儿,申女士终于舒了一口气。

7月1日,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的6岁女童芊芊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进行活体肝脏移植手术。母亲申女士将自己260克左肝外叶移植给了女儿,替换芊芊已肝硬化病变的肝脏。

三次住院生命危在旦夕

家住永州市祁阳县的芊芊是一名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6月17日,6岁9个月大的芊芊由于严重发烧引起并发症,紧急转入湖南省儿童医院,这已是她今年第三次住院。由于肝硬化引起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大量出血,芊芊的生命危在旦夕。

一边是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书,一边是病床上高烧不退的女儿,芊芊母亲早在心中思虑过千百遍:将自己的肝脏移植给女儿,尽一切可能为她再续生命。

出生才8天,芊芊出现黄疸症状,医生发现孩子肝功能化验指标中转氨酶偏高,经过进一步检查芊芊被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并在出生58天时实施了葛西(kasai)手术。作为一个过渡性手术,只有少部分患儿能够治愈,70%以上的患儿仍需进行肝移植。

“用医生的话来说,肝移植手术是早晚要做的,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不做,孩子的病如同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从那一刻起我就打算好了,如果真的迫不得已到了那一天,我一定会把自己的肝移植给女儿,哪怕是命我都可以给她。”芊芊的母亲说。

活体肝移植突破技术难题

在儿科领域,涉及儿童的活体肝移植手术一直属于相对禁区。儿童活体肝移植手术是腹部外科技术含量最高、程序最为复杂、涉及学科最多的手术。既要保证供体100%安全,又要确保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儿连闯“六关”,即麻醉关、手术移植关、术后监护关、肝功能恢复关、感染控制关、抗排斥反应关后康复出院。

“孩子的血管差不多就是1个多毫米,一根血管需要缝合8、9针,而且要确保缝合后血运通畅。”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主任、主刀医师尹强介绍,肝移植手术分三步进行:从供体体内切取肝脏、切除受体患病肝脏、为受体植入新肝脏。

其中最困难的是血管与胆管吻合。肝脏血运丰富,儿童肝脏各重要管道结构又非常细小,需要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将这些细小的管道和移植肝脏的管道进行吻合和重建,对医生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技术层面要求极高。

经过肝移植MDT团队的反复讨论,以及对供体与受体的全面身体检查与评估,7月1日,医院为芊芊进行活体肝脏移植手术,历时近12小时的努力,妈妈捐出的约占自身肝脏20%的260克左肝外叶顺利移植到芊芊体内。

术后第二天,芊芊顺利撤下呼吸机,而坚强又乐观的妈妈也在第二天下床活动,目前母女均病情稳定,顺利康复中。

母女相互鼓励共同康复

手术后母女首次相见,申女士告诉女儿芊芊要多休息,听医生、护士的话,芊芊也很懂事的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要加油,多休息。”望着一旁的医护人员,芊芊小声致谢:“感谢叔叔阿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尹强介绍,在我国大部分需要做肝移植手术的孩子原发病都是胆道闭锁,如果不加干预任其发展,久而久之胆汁淤积在肝脏,导致肝功能丧失,引起肝硬化。大多数都活不过1岁,而肝移植手术最大的问题就是肝脏的来源。

目前,我国肝脏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公民去世后通过器官捐献来获取,另外一种为亲属活体提供,芊芊的肝源便是来自于她的母亲。

“正常成人的肝脏有一定的储备功能,切取20%的肝脏,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尹强表示,亲体移植既体现亲情,供肝的质量也更可靠,相对而言排斥反应更小。

该手术也是湖南省儿童医院在获得肝肾移植双资质、陈肇隆院士专家工作站启动后第一例活体肝脏移植手术。(林洛頫 姚家琦 彭宇明)

(责编:唐李晗、彭应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