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健康

心理专家提五条建议:帮助疫情期间“神兽”保持身心健康

2021年08月08日09:59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长沙8月8日电 随着“德尔塔”在暑假来袭,让很多孩子的暑期计划受到影响,对生活造成困扰。孩子们无法获得正常学习、游玩放松的机会,无法参加群体活动,可能会让孩子们紧张、不安、焦虑,引发一些情绪波动、作息混乱,甚至造成亲子矛盾等问题,成为疫情下暑假期间摆在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该如何帮助孩子们保持身心健康?对此,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叶海森建议,家长可以从孩子们的生活节奏、情绪管理、心理认识、家庭支持等5个方面着手,让孩子的心灵从一方室内去感受健康律动的欢欣愉悦,细细品味来自内心深处的力量与平静。

“养成健康的生活节奏,能提醒孩子自己依然保持活力水平,可以应对来自自身或者外界的压力或困扰。”叶海森表示,要养成健康的生活节奏,保持规律的作息尤其重要。长期违背生物钟,比如昼夜颠倒、睡眠过多、过度补觉、频繁熬夜等,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

如果晚上孩子们遇到睡眠方面的问题,熬夜、失眠、睡眠质量不好等,第二天要尽量督促孩子们按时起床。否则将扰乱生物钟的功能,甚至陷入恶性循环中,最后变成昼夜颠倒、多梦易醒,对孩子的作息调整没有帮助。

中午可以适当休息半个小时,但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又会让夜间休息质量打折扣。过久的午休还可能会引发一些躯体症状,比如头疼昏沉、浑身乏力等,影响孩子白天的活动质量和体验。

除开规律的作息习惯,叶海森建议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也能放松与调整疲劳的身心。饮食方面比如少吃高热量食物、一日三餐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减肥等;运动方面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或者室内的器材运动,如仰卧起坐、跳操、抛接球、踩单车等。

在疫情期间,孩子的户外活动会受到限制,得不到充足的活动空间和人际互动,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一定程度的情绪困扰,比如焦虑、紧张、不安、恐惧等。

“家长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提供相应的放松方式,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管理”,叶海森认为,在情绪问题面前,尽管自身发展出来的安全调整模式能帮助孩子更快的从情绪困扰中走出来,恢复对生活的热情或动力,但家长的正向帮助能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幼儿期的孩子由于思维、语言等各方面发展程度尚未完善,难以准确表达自我,因此家长可以以孩子为中心,用做互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在一个安全不会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情况下宣泄出来;学龄儿童身心功能有所发展,不过认知水平依然不成熟,因此可以使用艺术表达、故事比喻、角色扮演等方法来安抚孩子并让他们的注意力获得适当转移,培养孩子有建设性的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青春期孩子由于存在两极化的个性特征,依赖家长又要求独立,因而可以采用平等对话、艺术表达等方式来作为靠近孩子的载体,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如音乐、绘画、手工创作等,并借由这些第三方作品,将孩子的心情故事寄托其中,给青春期的孩子个人空间来调整他们的情绪问题。

“合理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可以让情绪找到适当的出口,同时也可以减少孩子极端发泄行为的发生。”叶海森表示,良好积极的认知能帮助孩子们将心理的天平扶正,恢复对待周围环境的正确认识。

当被情绪卷入,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孩子们的认知方向有时候会发生偏差,比如他们对于事件的发展预期,可能容易朝着过于负面和消极的方向倾倒,以偏概全或者夸大片面,以至于给自己施加了更多的压力。

当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时,家长也需要转变固有认知,避免将不良情绪的表达视为“洪水猛兽”,对孩子出现的情绪波动需要以接纳和理解为主,只有当家长在应对不良情绪时展现出从容、乐观的态度,孩子才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安全和力量,愿意向家长倾诉他们承受的痛苦,家长也能更加清楚地了解目前孩子所处的状态和真实的感受。

情绪的波动会影响孩子的社会功能,当负面情绪来袭,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安全的宣泄方式,比如以平等理解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他们在情绪上的体验,帮助孩子能更全面的看到事件或情绪的各方面,做一些深呼吸放松训练或者肢体放松练习等,对于偏向抽象思维的孩子还可以做一些联想放松训练,例如想象自己的情绪就像各种不同口味的小点心,自己可以一口一口把那些情绪吃掉等。

“保持身心健康并非孩子一人之事,除开他们自身的努力调节,还需要获得来自外界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是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叶海森认为,情绪问题往往不会单独出现,通常伴随而来的还会有种种行为上的变化,比如:怕黑、退形、攻击、退缩、厌学等。

当行为问题出现时,家长们需要具备一个基本意识——孩子的行为问题并非出自他们的本意。“亲子关系稳定的重要性在这时就体现出来了,依恋关系稳定、相互信任的家庭关系能在孩子发生情绪行为问题时及时提供帮助。”叶海森表示,只有理解接纳孩子突然间出现的变化是症状上的表现,才能更紧密的和孩子建立关系,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并且根据孩子出现的特有行为来为他们设计疗愈伤口的环节,确保他们在陷入困境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

“最后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避免讳疾忌医。”叶海森强调,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存在加重,向失控方向发展时,要尽早就医,情绪问题发展为心理疾病后,可能会导致孩子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

当家长发现孩子的情况可能已经难以自愈,即便有家长的干预也无法调整心态平衡时,就意味着需要从医院方面获得更加专业的帮助。此时,家长需要稳定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及时向专业人士寻求医治。(邓叶) 

(责编:罗帅、彭应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