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临湘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从违规源头解决交通顽疾

人民网长沙11月17日电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问题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意义重大。湖南岳阳临湘市曾因为“路”出现“山村班车”恶意竞争、竹贩占道经营等情况,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成了老大难的交通顽瘴痼疾。
2019年11月开始,湖南省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临湘立足实情,聚焦问题,攻坚重点,通过解决老百姓出行难、道路违规乱象,取得治理力度和治理进度互进、治理效率和治理效益共赢的整治成效。
城乡客运一体 惠及乡村百姓
“过去老百姓去临湘需要先坐摩托到詹桥,再做大巴车,来回得七十多块钱,早上出去晚上才能回到家……”临湘市詹桥镇长浩村村民李明余说,“现在城乡公交开通之后来回临湘只用六块钱,每天两趟班车,早上出去中午就可以回来,既省钱又省时间。”
据调查,临湘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前,群众出行十分不便。“城乡客运平稳有序发展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临湘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万云霞说。过去临湘路网四通八达,城乡客车数量众多,但由于缺乏行业发展总体规划,没有建立长效发展的体制机制,导致城乡客运处于放管的“真空”状态。
对此,临湘市委、市政府展开专项调研,将确保群众安全、便利出行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实事工程来抓,全面推行“246”阶梯票价制,即15公里内2元,30公里内4元,30公里以上6元,城乡客运总体票价下降45%左右;同时全面落实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和伤残军人免票,学生半价等惠民政策。
加大资金投入 强力推进改革
由市委书记亲自挂帅,周密制订《临湘市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强工作调度和专项督查,累计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强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破除制约城乡客运健康、有序发展的“肠梗阻”。
临湘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提名人选李峰说:“城乡客运一体化受益最大群体是偏远地区、山区、老区、库区的群众和老年人、残疾人、伤残军人等特殊群体,尽管目前临湘市财政还是一个吃饭财政,但我们仍然拿出7000多万元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下一步,临湘市将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适度增加运力投放;通过提升运营品质,确保城乡公交服务安全便捷优质;强化运营保障,建立城乡公交运营财政补贴机制;推进临岳融城,开通临湘直达岳阳市区的公交。
整治马路市场 助推产业升级
临湘市羊楼司镇是湖南四大边界重镇之一,交通大动脉107国道、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湘北门户”美称,也是有名的中国竹器之乡。2019年前,羊楼司镇沿107国道有销售门店1000余家,全镇有竹木加工作坊600余家,道路大多已破烂不堪,不仅严重影响集镇形象,消防隐患也十分突出,管理压力大。
近年来,该镇以集镇产业布局调整为抓手,积极破解107国道沿线马路市场问题。通过堵疏结合,引导107国道沿线竹器、竹材经营户“进园入城”;对107国道沿线违法建筑一律予以强制拆除;交警部门严格执法,严禁占据107国道路面进行货物装卸;对于“进园入城”经营户,实行过渡期租金减免。
启动整治行动后,市镇两级政府协同一致,按照“划行归市、分区经营、集中管理”原则,将马路市场全部取缔,引导镇域107国道沿线竹木经销门店、夜宵店、修车行、快递点集中入驻全新打造的中国竹艺城新区,由此乱点变成了亮点,擦亮了“湘北门户”名片。
临湘市正立足实情,聚焦问题,高位推动,攻坚重点,创新手段,扎实推进,整体实现了事故全域压减、较大事故为零、治理效率提高、防控能力增升、交通环境优化、文明交通凸现的预期目标。(实习生 李谨慧 何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